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科技要闻 >>>

新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原始山地昆虫骤减

发表在美国生态学会期刊《生态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即使在相对不受人类干扰的原始山地,受夏季气温逐年升高的影响,昆虫数量也在迅速下降。   研究人员呼吁加强对包括原始、半自然和人类改造区在内的不同地区的昆虫长期监测,以便更准确评估气候变暖对昆虫群落的影响,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详细]

噬菌体产品“Entelli-02”可对抗难治性感染

在抗击耐药细菌的探索中,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与阿尔弗雷德医院研究团队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们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噬菌体治疗产品Entelli-02,即利用细菌病毒来对抗致命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团队利用过去10年收集的细菌分离株,经过噬菌体筛选、遗传改造和临床前测试,不断优化配方。最初,团队只使用了3种噬菌体,但通过迭代... [详细]

新研究发现或可通过呼气检测查肝病

细胞铁死亡已被证实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发展相关。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细胞铁死亡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挥发性分子,并在患者的呼气中被检测到。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核心机制依赖于细胞内铁离子的异常积聚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如果能详细分析铁死亡进行时细胞排出的挥发性分子,就有可能实现通... [详细]

智能穿戴产品如何从“破圈”向加速普及迈进?

在近日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名嘉宾使用具有实时提词功能的AI眼镜完成脱稿演讲,让智能穿戴产品再次破圈,引来不少网友关注。除了智能眼镜,智能穿戴市场上还出现了智能戒指、智能腰带、穿戴式外骨骼产品、智能心电衣等产品。比如,通过综合分析智能手表记录的多年心率、血压数据以及医院检查结果,辅助医... [详细]

新研究:对人体安全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或能缓解过敏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波长为222纳米、对人体较安全的紫外线能改变过敏原蛋白的结构,从而缓解过敏反应,且不会带来危险副作用。   对过敏人群而言,哪怕只是吸入空气中由宠物、尘螨、霉菌或花粉释放的少量过敏原,都可能导致眼睛红肿、皮肤瘙痒甚至呼吸困难。结果显示,照射10分钟后,抗体就不再识别很多过敏原蛋白,... [详细]

研究报告:警惕人工智能滥用安全风险上升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三六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发布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6月至2025年7月,国内外共发生人工智能相关安全事件59起。未来,需要警惕深度伪造欺诈、滥用人工智能实施网络攻击、人工智能侵权等人工智能滥用风险。据不完全统计,相较于2024年度,2025年度发生人工智能相关... [详细]

新研究发现生活方式改善可延缓老年认知退化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改善生活方式,例如加强锻炼、健康饮食和积极参与社交等,能帮助延缓甚至防止认知退化。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医学杂志》月刊上发表文章,报告了首个在美国进行的、旨在测试改变生活方式是否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高风险老人认知能力的大规模随机试验结果。 [详细]

英媒:超越平均寿命的秘诀是什么?

女性活到百岁的概率远高于男性:百岁老人中超过四分之三是女性,而且女性也在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类名单上占据绝对优势。这项研究对英国洛锡安出生人口队列研究的547名参与者进行长达24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参与者在79岁之后依然保持健康。几年前,瑞典哥德堡大学的博·约翰逊和瓦尔盖尔·托瓦尔松深入研究了699名已故八九... [详细]

让传感器动起来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柔性纤维电极,植入动物大脑后,其运动可以受人工控制,还可以在动物肌肉组织内长期发挥作用,为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新型传感工具。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志远介绍,为了研制出这种长得像蚯蚓、可受人工驱动的柔性纤维电极,科研人员把超薄柔性聚合物上的二维电极阵列,卷曲成... [详细]

科学家构建新型“组合体”肾脏组织

一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构建合成肾脏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首次将肾脏关键结构整合,创造出被称为组合体的新型肾脏组织。团队表示,这不仅为研究多种复杂的肾脏疾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新工具,也为未来设计出可移植的功能性合成肾脏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有望为无数等待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新选择。 [详细]

国外研究:人工智能可预测谁会失明

研究人员14日在第43届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生学会大会上发表一项研究,显示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成功预测出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治疗以稳定角膜并保护视力。这项研究涉及一组转诊至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国民保健制度信托基金会进行圆锥角膜评估和监测的患者,包括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扫描眼球的前部以检查其形状。 [详细]

新研究:成纤维细胞也深度参与心衰过程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等机构近日联合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心力衰竭模型实验鼠发现,此前被认为仅对心肌细胞起结构支持作用的成纤维细胞,实际上也深度参与心力衰竭的恶化。学界一直认为心衰的原因是心肌细胞受损,此项研究首次证实成纤维细胞也直接参与了心衰的发展,向确立以非心肌细胞为标靶的新治疗策... [详细]

科学家寻求破解长寿动物的基因秘密

科学家正致力于破解异常长寿动物的基因秘密,以寻找延长人类健康寿命的线索。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长寿动物的进化生物学家亚历克斯·卡根说:尝试了解这些物种的共性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哪些是健康老去的重要因素,以及哪些因素仅仅是衰老的必然结果。裸鼹鼠永久居住在地下隧道、必须从同伴身上爬过去,这种生活方式并非人人喜... [详细]

新合成蛋白质可助力清除废弃细胞

生物体内的废弃细胞如果不能被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癌症等问题。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新合成一种蛋白质,可引导吞噬细胞清除废弃细胞,这项成果有望用于开发治疗一些疾病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Crunch的蛋白质,它能够引导吞噬细胞清除目标细胞,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目标细胞的特点,通过替换蛋白质上的相关片段,... [详细]

我国科学家发现由单基因导致的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志红院士,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俞晓敏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青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详细]

美研究团队:渐冻症可通过单根发丝诊断

有朝一日,一项基于头发的简易无创检测或许能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进而改善患者护理水平,并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研究人员说,目前基于体液和影像学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往往具有侵入性,成本高昂,而且难以融入常规临床护理流程。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名为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先进... [详细]

新型AI模型助力评估乳腺癌腋窝转移风险

瑞典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挖掘乳腺X线摄影图像中此前未被充分利用的信息,评估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这款最新开发的AI模型使用瑞典1265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检查和临床病理学数据进行训练,现已能够从整幅乳腺X线摄影图像提取并整合多层次信息,而非仅限于肿瘤区域,同时结合患者... [详细]

“重费米子”助力新型量子计算机研发

日本一个联合研究小组观测到“重费米子”,即质量显著增强的电子,展示出受普朗克时间(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时间单位)支配的量子纠缠。这一发现为利用固态材料中的这一现象开发新型量子计算机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