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促进脑内髓鞘生成的生物学机制

2025-10-28 06:26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研究发现促进脑内髓鞘生成的生物学机制

2025年10月28日 06:26   来源:新华网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发现一种能够显著提升脑内髓鞘生成的生物学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相关论文已于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元轴突上的多层细胞膜结构,富含脂质,具有提高神经信号传导速度等作用,对维持脑部正常功能至关重要。髓鞘受损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多种神经发育综合征(如威廉姆斯综合征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关。

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关注的是产生髓鞘的细胞中一种名为Tfii-i的蛋白质。该蛋白能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异常脑发育和神经发育综合征有关,但它在髓鞘生成中的作用此前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发现,Tfii-i在髓鞘形成细胞中扮演“生物刹车”的角色,会抑制髓鞘的生成。基于这一发现,科研人员推测,如果能削弱或阻断Tfii-i在这些细胞中的活性,或许能促进髓鞘生成。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实验小鼠模型,在这些小鼠髓鞘形成细胞中敲除Tfii-i基因。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这些被敲除Tfii-i基因的小鼠髓鞘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髓鞘结构更厚,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加快。进一步行为测试发现,这些小鼠的运动协调性和灵活度均有明显提升。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是为数不多的揭示如何促进脑内髓鞘生成的工作之一,可望用于开发新型治疗策略,通过抑制Tfii-i活性来修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髓鞘受损。相关机制未来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威廉姆斯综合征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全新方向。(王卓伦 陈君清)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