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热带珊瑚岛植被优化策略

2025-10-30 06:33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研究提出热带珊瑚岛植被优化策略

2025年10月30日 06:33   来源: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团队基于对我国热带珊瑚岛的植被长期观测样地进行研究,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在热带珊瑚岛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分工协作”的规律,即真菌“打头阵”,细菌“稳后方”,这对优化珊瑚岛上的植被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10月28日发表在学术期刊《土壤生态学快报》(Soil Ecology Letters)上。

研究人员表示,热带珊瑚岛生态系统相对独立且封闭,生境条件严酷,常受高温、强光、高盐、季节性干旱等气候因素影响,加之生物种类较为单一,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人工植被构建往往难以持久维持,易发生退化,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提升面临严峻挑战。

研究显示,尽管人工植被的构建显著改善了土壤环境与养分条件,但在恢复早期(即2年内),其土壤肥力、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仍明显落后于原生植被。

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在热带珊瑚岛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分工协作”。在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真菌作为“先锋部队”,凭借其耐旱、耐盐特性高效分解难降解有机质,为植物定植创造条件,并在稳定微生物网络结构中发挥核心作用。

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土壤细菌逐渐成为生物网络中的“模块枢纽”,通过促进碳、氮、磷等元素的快速循环,承担起维持生态系统长期功能与稳定性的“主力军”角色。

此外,研究还发现,无论是人工植被还是原生植被,土壤微生物均受到碳、磷养分的协同限制,表明热带珊瑚岛土壤养分供给不足是制约微生物活性及生态恢复效率的关键瓶颈。

基于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提出植被构建的针对性优化策略,并建议未来开展更长周期的监测,评估不同恢复模式的可持续性,不断完善热带珊瑚岛生态恢复技术体系,为海岛生态安全及全球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马晓澄)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