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推荐阅读 >>>

新研究:基因检测可预测晚年抑郁风险

一项开创性国际研究表明,通过基因评分可以判定哪些人在晚年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拉卡兹表示:弄清基因在老年抑郁症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更早地识别与干预,这不仅有可能改善抑郁症的症状、发现潜在高危人群,还能为抑郁症的管控乃至预防提供支持。 [详细]

科学家发现逆转大脑衰老“开关”

大脑可能位于我们生活经历的生物学中心,但大脑的科学基础仍然是个谜。在这项正在进行的改善衰老大脑研究的另一部分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对人类大脑衰老过程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当分析培养皿中FTL1的作用时,比列达及其团队发现,此时神经细胞设计了简单的单臂神经线,而不是普通神经细胞通... [详细]

新方法有望实现1型糖尿病早期预防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联合另外两家科研院所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有望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实现早期检测和预防。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数种蛋白质迅速发生变化,但如果采样频率降低,这些变化将难以被捕捉到。研究人员还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在感染病毒仅两天后就能准确判断小鼠是否被感染,并通过及时治疗阻止小鼠发展为糖尿病。 [详细]

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量子芯片上实现新奇量子物态

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实现了一种新奇量子物态——新型热拓扑边缘态,破解了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边缘态易受热噪声干扰的难题,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郭秋江研究员表示,该实验证明了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形成更加稳健的长寿命拓扑边缘态,这为探索有限温度下的拓扑物态提供了新的实验... [详细]

斑马为何有条纹?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桑人知道斑马的条纹是怎么来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哈米什·爱尔兰说:我们能登上月球,能做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我们还是不知道斑马为什么有条纹。仅在过去十年里,一些科学家坚定地认为,条纹同体温调节有关:黑色条纹会吸收更多热量,与白色条纹搭配时,就能促进空气流动。 [详细]

新研究揭示高盐饮食通过“劫持”大脑引发高血压的机制

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过量盐分,可能正悄悄劫持我们的大脑,引发高血压。研究人员利用尖端脑成像技术,追踪了大脑在盐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高盐饮食会激活大脑特定区域的免疫细胞,引发炎症并使一种名叫血管加压素的激素激增,导致血压升高。研究人员说,这项新证据表明,大脑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起源地,这为开发以大脑... [详细]

新技术可对废塑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俄罗斯国立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其团队正在开发通过充分燃烧和中和有毒气体,对聚乙烯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并获得进展。当烘箱内温度逐渐升至500摄氏度并保持20分钟后,可使聚乙烯氧化,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毒气体聚集在碱性熔融物中,进而通过氧化还... [详细]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早干预或有助预防痴呆症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是痴呆症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卷》近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降低因此患痴呆症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在听力测试时年龄小于70岁且存在听力损失的志愿者中,佩戴助听器的人比没有佩戴助听器的人日后患痴呆症的风险低61%。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强调了... [详细]

国际团队发现富含重元素的超新星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日前发表声明说,该所和美国西北大学牵头的一个团队新发现一颗富含硅、硫和氩等重元素的超新星,而研究人员此前仅在一些超新星中观测到氢、氦等轻元素的特征。团队认为,这颗超新星可能是一颗大质量恒星撕裂自身的结果,表明该恒星在爆炸前已失去了外层包裹,仅剩下深层骨架,这为研究人员验证恒... [详细]

超声波技术结合纳米颗粒封装提升药物递送精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利用纳米颗粒封装药物,并结合超声波引导药物在目标部位精准释放。研究人员随后在小鼠身上测试了这种新型药物输送技术,分别给小鼠注射游离的镇静麻醉药物氯胺酮和封装在新版纳米颗粒中的这种药物,并进行对照。研究人员认为,新技术有望使多种药物的递送更安... [详细]

新研究开发出生产美味巧克力的“微生物配方”

英国诺丁汉大学领衔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再现特定的巧克力风味,有助于生产味道丰富、品质稳定的巧克力产品。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通过有效地控制发酵过程,为巧克力生产工艺的升级奠定基础,有望据此开发出标准化发酵所需的发酵剂,并解锁新的巧克力口味,提高产品质量。 [详细]

研究人员利用脑机接口尝试解码内心独白

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在实验中成功锁定与内心独白相关的脑电活动,并能以最高74%的准确率按需将其解码。结果显示,尝试发声与内心独白激活的脑区高度重合,神经活动模式也相似,但内心独白的整体激活强度较弱。研究人员坦言,目前的脑机接口系统还无法在避免大量错误的前提... [详细]

研究发现一种血吸虫能够关闭人体部分免疫“警报”

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致病血吸虫之一——曼氏血吸虫已进化出了一种关闭人体疼痛和瘙痒等免疫警报的机制,能在人体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从皮肤入侵。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识别并分离出曼氏血吸虫用于阻断TRPV1+激活的分子,不仅有助于开发预防血吸虫病的新疗法,更可能据此开发出减轻疼痛的新型治疗药物,为当... [详细]

科学验证“物以类聚” 大脑扫描揭开友谊深层纽带

如果陌生人对电影片段的大脑反应相似,那么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朋友,这表明可以通过神经活动预测人际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在8个月时成为朋友的人左眶额叶皮层反应的相似度高于那些在社交网络中关系较疏远的人。6月26日,青少年在莫斯科的喷泉旁自拍。 [详细]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

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地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聚合物,也是木材工业的重要副产品。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不仅对无包膜的肠道病毒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能力,对一些有包膜的病毒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说,木质素对肠道病毒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稳定病毒结构并导致病毒颗粒聚集... [详细]

告别“冷冰冰”,机器人正变得更有“温度”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器人总动员让观众们不时发出啧啧赞叹。据介绍,这款机器人首创低空吊挂+枪线智控结构,可以节省地面空间,而大模型驱动的端侧智能通过动态表情与定制语音实现交互,比如在雨雪天气与车主及时沟通充电注意事项,还搭载全景护卫系统远程守护充电安全,搭载健康充电管理模式科学... [详细]

地球附近“三体”星系中观测到宜居带候选行星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刊文说,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借助美国航天局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在距离地球最近的三体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观测到一颗位于恒星宜居带的候选行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一个距离地球大约4光年的三恒星系统,其最亮的恒星A星与太阳非常相似。据介绍,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 [详细]

走近“脑机接口”,探秘如何“心想事成”

据介绍,用意念控制灵犀指,可以配合人手完成辅助抓握,唤醒患者的功能障碍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助力手部运动功能康复。在脑机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倪广健看来,支撑这些突破的,正是实验室团队近20年的技术积淀,以及在产业转化道路上的实践。脑机海河实验室研发的面向抑郁评估的情感脑机交互机器人系统,可以分析受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