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欧洲夏季正走向“超长版”
一项新研究显示,欧洲正经历夏季延长和升温趋势,与约6000年前曾出现的“超长夏季”相似。
据芬兰图尔库大学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为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该机构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韦学院等合作,对欧洲湖底的古老湖泊沉积物开展研究。这些按季节一层层堆积的湖底泥沙,被形象地称为“天然气候日历”,记录了过去约一万年来夏季与冬季长短变化的轨迹。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芬兰奥里韦西小镇瑙塔耶尔维湖的沉积序列。结果发现,约6000年前,欧洲曾经历数千年中夏季最长的一段时期,每年持续近200天。当时,在自然因素驱动下,北极地区异常增温引发的大气环流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指出,纬向温度梯度——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温度差,有助于将强风从大西洋吹向欧洲,从而影响整个欧洲大陆的天气系统。随着北极变暖速度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这一温度差正在减弱,高空气流减缓,导致热浪持续时间更长,夏季也变得更长。研究还发现,赤道与北极之间的纬向温度梯度每降低1摄氏度,欧洲夏季平均可延长约6天。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项研究表明,欧洲夏季“被拉长”并非现代独有的现象,而是地球气候系统反复出现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是,如今变化的速度和强度前所未有,这背后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保持目前的水平,到2100年,仅是北极变暖影响,就会导致欧洲夏季增加的天数多达42天。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趋势将对欧洲的生态系统、农业和公共健康等带来多重压力。适应凉爽湿润环境的生态系统将面临更大冲击,森林火灾、干旱以及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风险将明显上升。研究人员强调,欧洲天气演变与全球气候动力作用密不可分,深入了解过去是各方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未来适应和减缓战略的重要基础。(朱昊晨 徐谦)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