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推荐阅读 >>>

中国牵头的“高清脑图谱”集中发布十项成果

   人脑拥有800多亿个神经元,此前业界尚未绘制出单细胞分辨率的高清脑图谱。脑智卓越中心党委书记孙衍刚介绍,细胞图谱、神经联接图谱解析的两大技术体系至关重要,前者用于揭示细胞类型及其在疾病里发生的变化,后者包含成像和形态重构技术,能对全脑高清成像,并实现高通量、高速度的数据分析。 [详细]

AI学会“欺骗”,人类如何接招?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世界,但一些最先进的AI模型却开始表现出令人警惕的行为:它们不仅会精心编织谎言,谋划策略,甚至威胁创造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多管齐下应对挑战面对AI系统日益精进的策略性欺骗能力,全球科技界正多管齐下寻求破解之道,试图编织一张多维防护网。戈德斯坦教授建议,应建立一种AI企业... [详细]

我国科学家利用双极膜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徐铜文教授、汪耀明特任教授和李震宇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完成3吨/年氘代酸碱的中试放大,为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详细]

新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4种不同发展路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E生物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借助动态时间规整、机器学习的聚类算法等先进算法,分析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健康数据库中近2.5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结果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并非偶然。研究人员说,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发展... [详细]

研究说一种趋化因子有望用于优化人造血液生产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信号传导》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在人造血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一种趋化因子能触发红血球母细胞排出细胞核,这是红细胞发育的关键一步。研究表明,趋化因子的受体不仅作用于细胞表面,还可能作用于细胞内部,从而为理解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开辟了新视角。 [详细]

太赫兹+声波!我国科学家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在无针诊断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光声检测技术将吸收的太赫兹能量转化为声波,有效克服了水分子对太赫兹波的强吸收干扰,可在无标记条件下长期监测活体小鼠血钠浓度,人体志愿者的试验也显示出积极结果。   该系统未来不仅能检测血钠,还有望通过太赫兹特征吸收谱... [详细]

“数字读心术”精准模拟和预测人类行为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开发出一款名为半人马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在几乎所有心理学实验中准确预测人类行为,甚至超越了科学家数十年来打造的传统认知模型,堪称数字读心术。既然有规律可循,那就有可能将海量心理学知识和规律纳入数据集,用来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让人工智能也学会这些知识和规律。期待看到人工智能... [详细]

研究:适度电刺激大脑或可提升数学能力

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1日指出,对大脑进行电刺激或许能改善这种情况。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某些神经活动和大脑区域与知识获取和学习过程相关。因此,研究人员决定研究数学水平各异的学生这两个脑区的活动。在发现可以据此预测学生的心算表现后,研究人员尝试采用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经颅随机噪声刺激——来提... [详细]

无人驾驶特斯拉首次交付,突破还是造势?

6月28日,特斯拉宣布了在自动驾驶运营领域的新进展。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称,据我们所知,这是全球首例在公共高速路上实现全程车内无人、无远程控制的自动驾驶这次交付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驾驶。比亚迪2月宣布,将天神之眼功能作为售价10万元起车型的标配,还计划引入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软件,... [详细]

免疫细胞攻击移植猪肾“作战图”绘成

来自法国巴黎移植与器官再生研究所和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运用前沿空间分子成像技术,绘制出迄今最详细人类免疫细胞应对移植猪肾组织的分子作战图谱。本文的研究其实是异种移植不成功原因的分析报告,难能可贵的是,这份报告识别出了关键的干预时间窗口,这就为开发更加有效的抗排斥疗法提供了坚实... [详细]

马斯克脑机接口科幻式蓝图,现实吗?

通过微加工和光刻技术,团队正在改变单个通道连接更多神经元的方式,并通过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增加了物理通道数量,从而提高了可以交互的神经元数目,使得更多信息可以从大脑流向外部世界。最终构建的全脑接口,将能监听脑中任何位置的神经元,能向任何位置的神经元写入信息,能快速实现数据无线传输,打造生物大脑与外部... [详细]

“赛博胚胎”绘制大脑发育中神经活动

美国哈佛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设计并测试了一种称为赛博胚胎的柔性电极神经信号记录平台。这一成果被认为是首个实现对非透明胚胎中发育期大脑活动进行毫秒级电生理记录的技术突破,为研究神经发育机制、理解相关疾病以及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工具。特别是在脊髓损伤再生实验中,研究团队观察到类似发育过程的神... [详细]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

新研究将啤酒酵母变成智能药物的“微型工厂”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近期将普通啤酒酵母转化为微型发光药物工厂,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创造并测试数十亿种基于肽的化合物。研究利用人们熟悉的酿酒酵母,将数十亿个微小的酵母细胞转化为发出荧光的微型工厂,每个酵母细胞都能合成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独特肽类化合物。这种绿色制药技术适用于传统药物难以应对的复杂靶点,未来有... [详细]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在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新一代固氮技术巧妙借鉴自然智慧:有的改造细菌和酶成为微型氮肥工厂,有的设计酶催化剂模拟豆科植物的固氮本领,更有创新者直接利用阳光或清洁电能驱动反应,这些绿色方案有望大幅降低能耗。更值得警惕的是伦理困境:当真实内容被误判为AI... [详细]

生态防范蝗灾!我国科学家破译“虫族密会”暗号

秋天的田野被大量蝗虫振翅的轰鸣惊扰。解码交流暗号:揭示蝗虫信息素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每年夏秋之交,农田上经常会突然腾起一片褐色的云,所到之处绿叶多成枯枝,这就是蝗虫群聚导致的蝗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吴孔明说,这一成果填补了昆虫化学通讯合成机制研究与靶向调控的空白,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