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生物年龄”有助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5-07-29 06:23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研究发现“生物年龄”有助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5年07月29日 06:23   来源:新华网   

芬兰坦佩雷大学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芬兰和瑞典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反映人体生物衰老水平的“生物年龄”有助更准确预测个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据介绍,生物衰老是指从成年早期开始,人体细胞和组织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的过程。该过程会影响身体机能,增加患病和死亡风险。生物衰老的速度因人而异,受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芬兰和瑞典逾1.4万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数据,并开展了为期10年的随访,比较了传统风险评估工具与衡量生物衰老水平的指标在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表现。

研究采用了两项代表性生物衰老指标:一是“衰弱指数”,该指标反映身体多个系统健康缺陷的积累情况;二是“端粒长度”,这是一种反映细胞衰老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结果显示,“衰弱指数”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仅凭该指标,即可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较准确地预测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将其与现有传统评估工具结合使用时,预测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相比之下,“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研究人员指出,这表明“衰弱指数”可作为一种实用且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目前广泛应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据实际年龄、性别、血压、胆固醇水平及吸烟等因素,但未充分考虑个体的生物衰老水平。在未来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可考虑将反映生物衰老水平的“生物年龄”指标纳入相关风险评估体系,以提升个体化预测和干预效果。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年龄与寿命》上。(朱昊晨 徐谦)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