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人工智能预测2050年世界“七大图景”

2025-07-25 07:0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日媒:人工智能预测2050年世界“七大图景”

2025年07月25日 07:0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 据日本《朝日新闻》7月20日报道,面对气候变化、战争、贫富差距与社会分裂等全球性危机,人类还能否持续繁荣下去?日本京都大学和日立制作所联合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对未来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认为,根据世界各国的抉择,2050年世界所呈现的模样,可以大致归纳为七种图景,其中“区域分散·成熟”与“绿色增长·协作”两种发展模式被评估为较理想的选择。

1972年,智库“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报告,运用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有限性发出警示。而上述研究可以说是这一经典报告的“人工智能现代版”。

七种未来图景

研究团队基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计4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从环境、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医疗、人口和财政等11个领域中选取294项指标,定量分析了这些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长1%,化石燃料消耗量可能相应增加0.5%至0.7%。在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后,研究团队构建了预测未来图景的数学模型。

然后,研究人员在设定范围内调整各项指标,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了模型波动产生的约两万种可能性。最终,根据经济、环境等状况的差异,2050年的世界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种主要发展图景:

图景1——区域分散·成熟:经济方面中规中矩,但国际冲突显著减少,环境状况良好。

图景2——绿色增长·协作:经济和环境表现俱佳,但在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冲突等方面仍存挑战。

图景3——气候与冲突双重危机:发达国家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发展中国家虽实现高速经济增长,但冲突加剧且环境危机恶化。

图景4——民众福祉提升但缺乏对环境的重视:经济发展成熟,民众福祉提高,但全球环境加速恶化。

图景5——气候与冲突双重危机:发达国家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发展中国家虽实现高经济增长,但冲突加剧且环境危机恶化(同图景3)。

图景6——经济发展至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实现高速经济增长,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环境严重恶化。

图景7——两极分化:全球环境状况良好,但发展中国家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间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社会分裂。

通往这七种图景的路径,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分岔。每个图景都存在与其他发展图景分道扬镳的“分岔口”,一旦走错,便难以回头。研究预测,在2029年至2047年间,将出现六次这样的关键分岔口,各国在此之前的选择将决定未来走向。

首个分岔口出现在约2029年,走错路后将步入两极分化(图景7)。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鸿沟持续加深,世界走向“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将垄断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中国家则被排除在经济发展之外。

为避免出现这种图景,关键在于发达国家选择限制化石燃料使用等环保政策,并通过促进发展中国家GDP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持其发展。

关键的窗口期

研究团队指出,在七种图景中,要实现较理想的未来,应在本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两个分岔口做出正确选择。走向“区域分散·成熟”(图景1)的分岔口出现在约2032年。各国做出正确选择走上该路径后,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指标表现良好,国际冲突大幅减少。

走向“绿色增长·协作”(图景2)的分岔口约在2034年。这条路径描绘了兼顾环境保护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图景: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缩小,但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可能扩大。

其余图景(3至6)在可持续性和国际和平维护方面都存在显著问题,并非理想选择。研究显示,若错过2030年初通往图景1或图景2的窗口期,环境恶化和资源争夺战恐将难以避免。为实现更理想的未来,亟需各国尽早进行政策转向。

该研究团队此前一直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预测地方自治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提供政策建议。本项研究是将地方合作研究中积累的模型建设经验拓展到全球尺度。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广井良典称:“这项研究纳入了全球变暖、经济差距、民众福祉(幸福度)等当代核心议题和视角,并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可以说是现代版的《增长的极限》。”他同时表示,研究所描绘的未来图景“反映的只是大致趋势,旨在揭示中长期总体走向”。(编译/张海波)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