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示花粉症趋重根源:人类身体无法适应环境激变

2025-04-07 06:1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专家揭示花粉症趋重根源:人类身体无法适应环境激变

2025年04月07日 06:1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4月4日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3月26日刊登文章,标题为《花粉症根源在于人类自身?身体无法适应环境激变》,作者是千叶大学教授神里达博。全文编译如下:

  新的一年花粉症季来袭。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花粉过敏症状,花粉症甚至被称为“第二大国民病”。那么,花粉症蔓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与工业化几乎同步

  全球首例花粉症病例报告出自英国医生约翰·博斯托克之手。1819年,博斯托克在报告中具体描述了“眼睛与胸部周期性疾病”症状。每年6月上旬,眼睛发炎,头晕头沉,还会打喷嚏。到7月末前后,这种急性症状会痊愈。周而复始,每年都出现类似症状。报告中,博斯托克描述的其实是自己的症状。

  据称,为了获得更多研究数据,博斯托克寻找有同样症状的患者,但花了9年时间仅找到28例。在当时,这是非常罕见的病例。

  博斯托克将这种病命名为“夏季感冒”,而弄清病因是“花粉”的是英国另一名医生查尔斯·哈里森·布莱克利。布莱克利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查明症状是由禾本科牧草花粉引起的,并于1873年发表论文。

  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医生莫里尔·怀曼也报告了一种“秋季感冒”疾病。鉴于症状出现时间与豚草花期一致,怀曼推算这一疾病可能是豚草花粉所致。

  由此可见,英国和美国出现花粉症病例是在19世纪。据分析,这一时期,英国牧草地面积扩大,而美国城市开发产生空地,导致豚草大面积蔓延。花粉不断增多,诱发新的疾病。

  那么,在日本,花粉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人所知的呢?医生斋藤洋三首先发现这一疾病,并将之命名为“杉树花粉症”。斋藤1963年在栃木县日光市医院为花粉症患者诊治,所作报告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花粉症病例报告。在此之前日本几乎没有花粉症患者。

  20世纪70年代,日本花粉症患者数量开始增多。常被提及的原因是,战后日本砍伐天然森林,并在短期内大量种植杉树,导致单纯同龄林出现。杉树到了大量散播花粉的树龄,空气中的花粉浓度飙升,大批人出现花粉过敏症状。正如前文所述,这与英美医生所解释的花粉症诱因类似。

  花粉症是典型的过敏疾病。过敏是免疫系统针对某种“抗原”产生的过度反应,所以在探寻病因之际,首先考虑是植物变化导致新抗原产生,这当然无可厚非。

  然而,日光的杉树行道树早在江户时代(1603至1868年)前期就已枝繁叶茂,如今花粉症成为“国民病”,如果将原因仅归咎于昭和时代(1926至1989年)的植树造林,这似乎有些牵强。从时间顺序来看,英国、美国和日本先后出现花粉症病例,花粉症蔓延时间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的时期几乎重合。当然,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植物。城市人口激增,大气污染加剧,再加上工作方式和家庭形态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活过度清洁所致?

  那么,在思考问题本质之际,是否应更多地从人类自身变化找原因呢?英国流行病学家戴维·斯特拉昌1989年提出的“卫生假说”,引导我们朝这一方向思考。

  参考面向英国同一时期出生的约1.7万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斯特拉昌研究发现,家庭成员数量越多,尤其是哥哥姐姐数量越多的人,花粉症发病率明显更低。斯特拉昌分析指出,或许是兄弟姐妹带回家的微生物,起到了抑制年幼者过敏症发作的效果。总而言之,过敏是因生活过度清洁所致。

  受此启发,多项研究取得进展。最近,也有人提出“老朋友假说”和“微生物菌群假说”。具体而言,寄生虫的存在以及与人类肠道共生的微生物的多样性,在维持正常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不过,尽管“卫生假说”获得了相当数量的专家支持,但这些毕竟还停留于“假说”阶段。此外,把问题过度简单化也是很危险的。例如,如果认为只要不讲卫生就能治好过敏,那是完全错误的。关于过敏,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容易传播,这一点也要注意。

  话虽如此,包括饮食、医疗、家庭、育儿、生活空间、自然环境在内,人类所处的环境条件在短时间里发生巨变,很难说这与过敏疾病激增毫不相干。也就是说,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身体,跟不上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个“内在环境问题”今后也许会变得更加棘手。(编译/马晓云)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研究:鸟类短尾出现时间被往前推了2000万年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月12日报道,一具距今1.5亿年的化石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证明,作为现代鸟类特征的短尾进化出来的时间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早。鸟类是在侏罗纪时期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始祖鸟在进化树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因为尽管... [详细]

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详细]

新研究:真菌可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真菌可以用来喂牛,从而减少其打嗝时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罗姆农业公司的马修·卡拉汉说:“这是一种真菌汤。”该公司计划在生物培养皿中大量培育这种真菌。不过,该公司并不打算直接给牛喂食这种真菌,而是计划提取其中能减少甲烷排放的成分溴仿,并将其制成可食用粉末添加到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