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空运难?新型防护技术来了

2025-11-26 06:26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动力锂电池空运难?新型防护技术来了

2025年11月26日 06:26   来源:新华网   

在25日于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举行的“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防护技术与装备”航空运输应用示范启动会上,记者看到一块重达500公斤的动力锂电池被装载到顺丰货运航班上,这架货机从鄂州起飞后,将在2小时内抵达深圳,比传统陆运时效提升近80%。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朱艳丽表示,这标志着锂电池航空运输应用示范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国,2024年全国锂电池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在25日于湖北鄂州举行的动力锂电池航空物流供应链研讨会上,据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袁帅介绍,中国民航危险品运输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航空运输量达64.5万吨,同比增长21.26%,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由于动力锂电池存在燃烧爆炸风险,被列为危险货物,其航空运输安全一直是行业关注的核心焦点。

为攻克锂电池航空运输难,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将此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重庆交通大学牵头,联合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宁德时代、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担攻关任务。据项目负责人、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吴金中介绍,针对锂电池运输中“热失控机理不清”“材料与结构失效”“测试技术缺乏”三大瓶颈,项目组构建了“主动预警、高效防护、轻质高强、经久耐用”的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可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气体等12项核心数据,通过AI智能算法,实现风险预警,一旦出现异常,能快速启动应急防护措施,从源头阻断风险链条。

来自交通运输、新能源、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动力电池航空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吴金中表示,今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新型技术,推动动力锂电池运输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林红梅、叶昊鸣)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