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工智能多形式渗透现实世界

2025-11-24 06:07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物理人工智能多形式渗透现实世界

2025年11月24日 06:0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报道 据法新社11月19日报道,一对专为物理人工智能研究打造的可旋转类人机械臂模仿着佩戴虚拟现实头盔的操作者的动作,后者正像魔术师般转动双手。

东京企业因纳克蒂克公司说,经过足够练习,这类机械臂能独立完成日常任务。该公司正在研发能够在人手短缺的日本养老院中洗碗和洗衣的人形机器人。

欢迎来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它正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自主设备的形式渗透现实世界。

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司总裁黄仁勋去年说:“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物理人工智能。”

黄仁勋补充说,这是“理解物理定律的人工智能,能在我们身边工作的人工智能”,这种人工智能还能懂得“如何感知世界”。

科技公司正投入巨额资金研发物理人工智能。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10亿台。

除了科幻小说中机器人管家的美好前景,这场竞赛也引发人们对失业、隐私以及这些创新真正发挥作用所需时间的担忧。

24岁的山本泰豊是因纳克蒂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的OpenArm物理人工智能训练设备被英伟达以及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学府采用。

山本计划从明年夏天开始部署目前仍在研发中的新型机器人,让它们“在养老院等环境极其混乱、条件不断变化的地方与人共处”。

上周在中国广州,一个女性外形的机器人慢慢走上舞台,台下响起欢呼声和低语声。这台机器人的脸部是发光的椭圆形面罩,她身着类似击剑运动员的白色编织面料服装。

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推出的最新人形机器人,该公司也在进军物理人工智能领域。

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对记者说:“我没有想过十年后我们一年能卖多少机器人,但我认为肯定应该超过汽车。”

小鹏的机器人能自主行走甚至跳舞,但它们操控物体的能力(这是一项更复杂的技艺)尚未得到广泛展示。

何小鹏说,它们灵巧的手指和柔性的皮肤短期内不太可能取代工厂车间的工人。

但小鹏汽车联席总裁顾宏地对法新社说,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和训练,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有朝一日可能承担从保姆到家庭厨师或园丁的“几乎任何人类角色”。

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等基于文本的人工智能工具利用海量文字进行训练,但物理人工智能模型还必须处理视觉问题以及物体的空间关系。

山本说,就目前而言,远程操控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教它们完成诸如拿起杯子之类的动作,“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数据收集方式”。

他补充说,每项任务只需30到50次演示,就能微调“视觉-语言-动作”人工智能模型。

因纳克蒂克公司已向日本数十家护理机构提议,由其遥控机器人接手琐碎工作,让有资质的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照顾老年住户。

山本说,这些实际操作经验将训练物理人工智能模型,使机器人未来能自主行动。

美国-挪威初创企业1X技术公司也在为其人形家庭助手NEO采取类似策略,该机器人将于明年开始交付美国家庭。

NEO的售价为2万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其性能并不稳定。美国媒体的一段视频显示,即便在遥控状态下,这款机器人也难以关上洗碗机门。

本周早些时候,俄罗斯一台人形机器人(据说是该国第一台)在首次亮相舞台时步态蹒跚,随后面部朝下摔倒,场面颇为尴尬。

伦敦大学学院机器人科学助理教授萨拉·阿德拉·阿巴德·瓜曼说,目前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统与其身体活动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后者落后于前者。

尽管如此,大额交易仍在不断达成,即便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引发人们对股市泡沫的担忧。

日本软银公司最近称物理人工智能为该公司“下一个前沿领域”,并宣布将以54亿美元收购工业机器人制造商ABB机器人技术公司。

自动化引发有关人类劳动力未来的疑问,但阿巴德并不太担心。

她说,归根结底,“我们的触觉是无可比拟的”。(编译/卿松竹)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