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超越平均寿命的秘诀是什么?

2025-09-22 06:33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英媒:超越平均寿命的秘诀是什么?

2025年09月22日 06:33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9月16日刊登题为《超越平均寿命的秘诀是什么?》的文章,作者是格雷厄姆·劳顿,内容编译如下:

我的父母都已年过八旬,就这个年纪而言,他们身体相当健康。我希望他们能继续健康地生活很多年。那么,从80多岁活到100岁甚至更长寿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运气很重要:避免致命事故或传染病,生活在享有清洁水源和完善医疗保健体系的和平国家。如果你中了基因彩票,那也会有帮助。女性活到百岁的概率远高于男性:百岁老人中超过四分之三是女性,而且女性也在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类名单上占据绝对优势。

长寿往往具有家族遗传性,遗传学家已经发现成百上千种与长寿相关的基因变异。对双胞胎和家谱的研究表明,与极长寿相关的生物学特征约有30%可以遗传。纽约市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超级老人”的尼尔·巴尔齐莱说,这些基因中的大多数似乎能够显著增强对老年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抵御能力。

长寿基因

判断你是否具有长寿基因的最佳方法是观察你的父母(如果可能的话)。你无法改变自己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但好消息是,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积极干预。这可能意味着过有节制的生活,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运动和清醒的头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至少对那些已经超级长寿的人而言是如此。

2011年一项研究深入探查477名达到95岁高龄且仍可独立生活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当中四分之三是女性,最年长者已达109岁。研究人员收集了他们的饮食、运动、吸烟、饮酒和体重指数等数据,将其与同期出生、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群样本(其中大多数人已经去世)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这些长寿者与已故同龄人一样,经常饮酒,并且有相似的体重指数和运动量。

巴尔齐莱警告说,不必过度解读这一点。这些高龄人群中大概相当一部分幸运儿遗传了一套优秀的长寿基因,能够抵抗许多对我们常人而言可能是致命的健康威胁。

对普通人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在80岁以后保持活力至关重要。巴尔齐莱说:“有四件事:优化你的运动、睡眠、饮食和社交联系。”随着年龄增长,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变得越发重要,而保持8小时睡眠也是一个理想目标。他说,地中海式饮食结合间歇性禁食也非常有效。

认知因素

如何维护我们的认知能力也至关重要。这是2024年一项关于长寿生命历程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这项研究对英国洛锡安出生人口队列研究的547名参与者进行长达24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参与者在79岁之后依然保持健康。研究表明,晚年认知能力是预测高龄参与者生存的重要指标,对寿命的影响甚至超过身体机能。

这凸显通过建立新的大脑连接或“认知储备”在一生中不断强化大脑的重要性。然而,该研究发现,三个早期生活因素(童年社会阶层、11岁时的智商和受教育年限)是79岁时仍保持较高认知功能的关键。

社交联系或许是令人意外的因素。几年前,瑞典哥德堡大学的博·约翰逊和瓦尔盖尔·托瓦尔松深入研究了699名已故八九十岁及百岁老人的数据,以探究那些只活到80岁出头和那些活到快90岁甚至更长寿的人之间有何区别。不出所料,他们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确实提高了长寿的可能性,但社会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托瓦尔松说:“或许最引人注目的发现,至少对普通大众而言,是那些所谓的‘软’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紧密的社会联系。”

那些年过八旬、有人聊天、自认为拥有朋友圈的人,就比那些缺乏陪伴或感到被抛弃的人活得更久。这种社交联系越亲密,情感上的满足感就越强。

生活满意度也有重大影响。该结论基于受访者对13项陈述的回答,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似乎比预期更好”和“回首往事,我并未得到大多数真正想要的东西”。

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生活满意度低是80多岁男性早逝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加拿大温尼伯马尼托巴大学的首席研究员菲尔·圣约翰说:“生活满意度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并不意外,但这种关联的影响之大令我们震惊。”(编译/赵菲菲)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