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发源于寒冷地区

2025-08-21 06: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发源于寒冷地区

2025年08月21日 06: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据欧洲新闻社8月6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最初进化于约6600万年前寒冷的季节性气候环境中,而非此前科学家们认为的热带雨林环境。

来自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统计模型和化石数据重建了古代环境,并追踪了所有现代灵长类动物(包括猴子、猿和人类在内的动物群)共同祖先的栖息地。

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上的研究表明,这些早期灵长类动物很可能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北美地区,那里夏季炎热,冬季严寒。该发现推翻了此前长期影响进化生物学的热带雨林环境假说。

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雷丁大学的豪尔赫·阿瓦里亚-劳图雷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几十年来,灵长类动物进化于热带雨林环境的理论从未受过质疑,但我们的发现完全推翻了它。事实证明,灵长类动物的起源并非在茂密的热带雨林,而是在北半球寒冷的季节性气候环境。了解古代灵长类动物如何在气候变化中生存,将有助于我们思考现代物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现代环境变化。”

当栖息地气候发生剧变时,能够远距离迁徙的灵长类动物不仅存活率更高,其后代也更容易在演化为新物种的过程中存活下来。

当灵长类动物迁徙到气候完全不同且更加稳定的环境时,它们已长途跋涉了相当长的路程,平均距离为561千米。而相比之下,那些只迁徙了137千米的灵长类动物依然身处气候相似且不稳定的环境中。

早期灵长类动物可能像现代熊类一样通过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冬季。在最寒冷的几个月份中,这些动物会通过降低心率并保持睡眠状况,以减少能量消耗。

一些小型灵长类动物至今仍保留这种习性,比如马达加斯加岛的倭狐猴。在天气过于寒冷时,倭狐猴会掘洞并在落叶层下休眠数月,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低温造成的伤害。

研究指出,灵长类动物发源于寒冷地区,之后迁徙到温带气候环境,后来又到达干旱的沙漠地区,最终才抵达湿热雨林。每当局部气温或降水发生剧烈变化时,这些灵长类动物被迫寻找新的栖息地,而这也促进了新物种的诞生。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