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脑细胞“演员”拿的是统一“剧本”

2025-07-02 06:30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不同脑细胞“演员”拿的是统一“剧本”

2025年07月02日 06:30   来源:科技日报   张梦然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两个司机看到同样的拥堵路况,一个猛踩油门冲进去,另一个却小心翼翼地刹车避让?其实在他们做出动作之前,大脑早已悄悄作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就像一场精密排演的舞台剧,有统一的“剧本”,由数十亿个脑细胞“演员”共同演绎完成。

一项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揭开了统一“剧本”的神秘面纱。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冷泉港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揭示了大脑是如何通过一群看似混乱、实则有序的神经元活动,最终作出统一决策的。

大脑有大约860亿个神经元,它们每一个都是小小“主演”。在面对复杂选择时,比如“该不该换车道”“要不要买下那件衣服”,这些神经元并不会立刻达成一致。相反,它们会各自发出不同的信号,仿佛要进行一场乱了套的演出。

但新研究发现,尽管每个神经元看起来在“各演各的”,其实却都遵循着同一个“大脑剧本”——一个隐藏在背后、引导所有神经元走向同一结果的“潜在剧情”。

为了理解这种机制,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训练恒河猴判断屏幕上哪种颜色(红色或绿色)占主导地位。当猴子思考时,科学家记录下了它们大脑中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

结果发现,在相同任务中,不同神经元的反应确实千差万别——这曾让人误以为大脑的决策过程极其复杂、难以预测。但这些变化其实是由两个关键因素驱动的:偏好调整和神经动力学地形。偏好调整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更倾向于“选红”,有的更喜欢“选绿”;神经动力学地形比喻整个神经活动就像一个小球在一个地形上滚动,山谷代表最终的选择。简单任务的“地形”陡峭,小球迅速滚入谷底,决策就快而果断;而困难任务的“地形”平坦,小球容易左右摇摆,导致犹豫甚至出错。

其中,每个神经元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方式,但又都受“剧本”控制。或者说,这群“演员”各自的表演模式和戏份皆不相同,却都在推动同一个剧情发展。最终,大脑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决策状态。

这一发现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大脑如何作决定,还可能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影响决策能力的疾病提供新思路。未来,科学家计划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在决策“舞台”上具体扮演的角色。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