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城学院校企合作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锦小智”,能端茶、能答疑,用于学生课程实践

2025-03-17 12:31 来源:中国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成都锦城学院校企合作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锦小智”,能端茶、能答疑,用于学生课程实践

2025年03月17日 12:31   来源:中国网   

  近日,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与成都欧澎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暨“机器人产业学院”双方宣布将共建四川地区首个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学院,并联合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锦小智”。成都锦城学院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校长王亚利来到签约仪式现场与“锦小智”进行互动交流测试。

  作为合作的首个成果,机器人“锦小智”在智能制造学院展示厅现场引发热烈关注。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这款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搭载多模态交互系统,能够流畅完成路径规划、物体抓取、语音答疑等任务。在演示环节,“锦小智”不仅与主持人机智对话,还为嘉宾递送水杯,其精准的SLAM导航技术和拟人化表情设计赢得阵阵掌声。

  成都锦城学院邹广严校长对校企合作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强调:“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路径,机器人产业学院要立足科技前沿,为‘中国智造’输送创新力量。”王亚利校长指出,此次合作是学校深化新工科改革的重要实践,要求智能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教务处刘福刚处长则从教学实施角度提出建议,要求“将‘锦小智’深度融入课程体系,打造虚实结合的智慧教学场景”。

  “它不仅是教学助手,更是活的教具。”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李三雁介绍道,“锦小智”将用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等课程实践,学生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功能拓展。未来,更多学生设计的语音包、动作程序将加载到机器人中,形成“千人千智”的创意生态。此次合作标志着成都锦城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新工科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随着“锦小智”的入驻和机器人产业学院的落地,学校将持续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成都锦城学院)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