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出行圆满完成亚冬会出行保障任务 诠释国际赛事礼宾出行新范式

2025-02-18 13:52 来源:东方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耀出行圆满完成亚冬会出行保障任务 诠释国际赛事礼宾出行新范式

2025年02月18日 13:52   来源:东方网   

   随着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闭幕,亚冬会赛事服务保障也接近尾声。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服务周期中,耀出行作为吉利亚冬服务车队礼宾出行保障伙伴,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卓越表现,圆满完成了礼宾出行保障任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礼宾服务的专业水准与人文温度,交出了好评满满的“高分答卷”。

  高质量礼宾服务,用专业赢四方赞誉

   同时,亚冬会赛时保障用车团队还收到了来自中国国家代表团,以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亚奥理事会的官方感谢信。

   一个个好评的背后是耀出行司机保障团队的责任担当。纵使雪上赛区面对相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服务团队也不惧极寒天气的挑战,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在亚冬会期间,他们服务于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与贵宾,为近4000人提供了9000余次礼宾出行服务,累计服务里程达70万公里。

   耀出行在亚冬会期间赢得广泛赞誉,源于对礼宾服务价值的精准把握——不止于标准化执行,更在于创造“超越期待”的体验。以中国礼文化为根基,耀出行形成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全链路:出行前管家提前抵达,规划路线并备好预案,行程中精准调控车内环境参数,打造舒适空间,服务更延伸至“车外一公里”,与赛事方协同合作,提供贵宾接待、帮取物品、路线踩点等帮助。这种全维度的服务创新,为保障亚冬会高效运转贡献重要力量。

  高效率运力保障,智慧调度护出行顺畅

   赛事期间,耀出行积极配合由吉利控股集团成立的亚冬会交通保障指挥团队开展工作。专业的调度员和技术支持团队对车辆运行状态和实时路况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推送安全出行提示与每日天气信息。同时,服务团队还与亚组委、哈尔滨交通局等多部门建立紧密协同合作机制,针对赛事路线制定科学交通预案,确保车辆在恶劣路况下仍能安全出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出行行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智变转型。围绕用户需求出发,耀出行始终重视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致力于构建智慧出行新范式。通过积极训练和开发AI大模型应用,耀出行建立起更具针对性的用户画像数据库,实现服务资源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这一自主研发的运营平台,不仅有效提升了服务响应速率,更通过追踪用户反馈与分析用户行为,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持续推动出行体验的优化升级。

  高标准安全体系,筑牢赛事防线

   安全是国际大型赛事交通服务的生命线。耀出行构建了从人员、车辆到应急响应立体化、全链条的安全保障体系。所有管家均通过了“优中选优”的层层筛选,除了最基本的安全驾驶能力,还需熟知哈尔滨全程交通路况且具备礼宾服务素养,部分管家还兼备双语沟通能力,确保每一位管家都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针对此次亚冬会专项服务,耀出行成立的耀学院对所有管家均进行了专业化、标准化的礼宾服务培训,设置了商务礼仪、安全驾驶、服务素养提升、隐私保护等多维度课程模块,并借助情景模拟和考核认证,使每一位管家都能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转化为自身职业本能。

   在哈尔滨的冰雪赛场上,耀出行将安全保障、高效服务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让每位国际友人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诚挚情怀。冰雪虽会消融,但服务的热忱永驻,追求卓越的脚步永不停歇。作为中国礼宾服务行业的领导者,耀出行将带着亚冬会这份宝贵的成功经验,矢志不渝地以卓越服务向世界传递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持续深耕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引领中国礼宾服务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世界。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 [详细]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 [详细]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