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2029年4月13日,“大块头”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与地球擦肩而过,上演一场有惊无险的“隔空邂逅”。阿波菲斯是一颗近地小行星,运行轨道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其名字源自埃及神话中的破坏与混沌之神——阿佩普,因此也被称为“毁神星”。
这颗曾被列为“潜在威胁天体”的小行星,与近日发现的小行星2024 YR4一样,最初都让科学家捏了一把冷汗。但随着观测数据增加,研究人员最终确认,它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在4月17日的报道中指出,尽管碰撞警报已解除,但这一天文事件仍然吸引了多国航天机构的目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准备派遣探测器对其开展研究。这些探测器不仅将揭开阿波菲斯的神秘面纱,也有望帮助人类掌握偏转危险小行星的技术。
观测良机千载难逢
阿波菲斯在2004年曾引发不小的恐慌。早期轨道测算显示,这颗长约450米、直径约340米的小行星,在2029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2.7%。所幸,后续观测数据修正了这一预测:2029年4月13日,阿波菲斯将有惊无险地近距离飞掠地球。
届时,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仅3.2万公里,比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球3.6万公里)还近。若天气晴好,欧洲和非洲的观测者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它的身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理查德·宾采尔形容道,阿波菲斯最明亮时,甚至能“点亮地球的黄昏”。
ESA表示,如此巨大的天体以如此近的距离飞掠地球,其科研价值不言而喻。为此,联合国将2029年定为“国际小行星意识与行星防御年”。
科学家计划动用地面雷达等观测手段,精确测量阿波菲斯的大小、形状和轨迹。此外,多国航天机构已经发射或正筹备发射探测器,在阿波菲斯飞掠地球的前、中、后期全程观测,以获得最完整的数据。
OSIRIS-APEX探测器启程
小行星是珍稀的“太空来客”,可以帮助科学家解开行星形成和生命起源的奥秘。许多研究者认为,地球早期的水和生命很可能来自这些富含水和有机物的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探测这样的小行星既有助于了解太阳系早期的成分信息和演化历程,还可能找到地球生命起源的线索。
NASA的OSIRIS-APEX探测器已经在与阿波菲斯“相会”的路上。实际上,这个任务是NASA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OSIRIS-REx的“续集”。OSIRIS-REx于2016年9月8日发射,曾在近地小行星“贝努”上采集样品并送回地球。此次,OSIRIS-REx被重新命名为OSIRIS-APEX,再次向阿波菲斯进发。
该团队首席研究员丹妮·门多萨·德拉茱斯蒂娜表示,虽然这次任务无法像上次那样采集样本,但它携带的高精度相机和各类科学仪器,可深入探测阿波菲斯。
按照计划,探测器将于2029年4月2日到达距离阿波菲斯500万公里远的地方,开始远距离观测。在4月13日阿波菲斯最接近地球时,探测器将密切观察地球引力对阿波菲斯自转的影响;6月5日,探测器会进入环绕阿波菲斯的轨道,开启为期18个月的近距离探索之旅;最后,探测器还计划启动推进系统扰动小行星,甚至尝试降落其表面。
日欧空间任务待发
ESA近日还公布了探索阿波菲斯的“快速阿波菲斯空间安全任务”(RAMSES)。这项任务能否实施,将由ESA部长理事会在2025年11月最终拍板。如获批准,探测器将于2028年4月启程,预计在2029年2月前与阿波菲斯“胜利会师”,并开展至少半年的伴飞观测。
RAMSES项目经理保罗·马蒂诺解释说,他们预计地球的潮汐力会改变小行星的自转状态,并可能引发地震和山体滑坡。为全面监测这些变化,RAMSES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并将释放两颗功能各异的立方体卫星:一颗携带探地雷达扫描小行星内部结构;另一颗则可能在小行星表面安装地震仪检测其表面活动。
JAXA的DESTINY+任务拟于2028年发射,其主要目标是研究活跃小行星“法厄同”。DESTINY+将于2030年到达“法厄同”,但会在2029年初“顺路拜访”阿波菲斯。
此外,4月在东京举行的研讨会上,美国西南研究所的凯文·沃尔什等人提出了阿波菲斯陨石坑实验(ACE),即撞击阿波菲斯,然后让OSIRIS-APEX观察撞击的陨石坑及撞击对阿波菲斯运行轨道的影响。
虽然这让人联想到人类首次小行星轨道偏转实验——双小行星转向测试,但ACE的目的并非大幅度改变轨道,而是观测小行星对碰撞的反应,揭示其内部的结构和力学特性。(刘 霞)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