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多模态图谱

2025-03-27 06:08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多模态图谱

2025年03月27日 06:08   来源:新华社   

武汉协和医院叶哲伟教授、周弘博士团队与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构建集成颅骨、脑组织功能分区、脑血管及侵入式脑机接口装置的微米级三维多模态图谱。这为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及医学教育开创了全新范式。日前,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当代医学科学》上。

脑机接口是一种能够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技术,可实现人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作为神经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

叶哲伟介绍,由于临床CT检查的扫描精度和医学影像的分辨率通常在毫米级,导致医学混合现实影像的构建精度也在毫米级。此外,传统二维影像难以直观展示脑机接口电极与脑组织功能分区、血管和颅骨的复杂空间关系,导致手术风险高、学习曲线陡峭。

3月26日,科研人员通过微米级脑机接口混合现实,精准呈现脑机接口与大鼠大脑主要血管和脑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对此,武汉协和医院与衷华脑机研究团队携手,成功将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结合,通过融合micro-CT、9.4T超高场磁共振,实现了大鼠脑机接口植入模型的微米级多模态混合现实成像,能在三维空间直观展示微米级脑组织功能分区、颅骨、脑血管和脑机接口装置的位置关系。这可为脑机接口的术前规划、术中辅助和术后呈现提供精准指导,提高脑机接口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叶哲伟说,该成果是混合现实技术与脑机接口、多模态影像技术的成功融合,也是微米级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全新运用范式,将促进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度研发和普及应用。(王自宸)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研究:鸟类短尾出现时间被往前推了2000万年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月12日报道,一具距今1.5亿年的化石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证明,作为现代鸟类特征的短尾进化出来的时间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早。鸟类是在侏罗纪时期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始祖鸟在进化树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因为尽管... [详细]

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详细]

新研究:真菌可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真菌可以用来喂牛,从而减少其打嗝时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罗姆农业公司的马修·卡拉汉说:“这是一种真菌汤。”该公司计划在生物培养皿中大量培育这种真菌。不过,该公司并不打算直接给牛喂食这种真菌,而是计划提取其中能减少甲烷排放的成分溴仿,并将其制成可食用粉末添加到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