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超高速”,3200部4K电影秒传

2025-03-26 06:15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海底“超高速”,3200部4K电影秒传

2025年03月26日 06:15   来源:解放日报   

海缆承担全球逾95%跨国数据流量,我国企业率先升级“32个双向车道”容量

海底“超高速”,3200部4K电影秒传

本报讯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昨天发布《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通信海缆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企业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32纤对海缆解决方案及全系列产品。

国际通信海缆是一种敷设于海底、用于跨国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光缆系统。为了更好满足数字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日益攀升的国际带宽需求,我国企业率先推出了首个32纤对海缆解决方案及全系列产品。从6纤对、12纤对到最新的32纤对,相当于原本海底海缆是6个双向车道的海底高速,而现在直接升级为了32个双向车道的海底“超高速”通道。在“车速”不变的情况下,车道上能同时开动的车辆显著增多,这也使得传输容量大幅提升。

海底光缆承担了全球逾95%的跨国数据流量,是现代全球通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且海底光缆的传输速度非常快,每对光纤每秒可达到16TB以上。换句话说,我国最新推出的32纤对海底光缆,只要眨一下眼睛,就可以完成3200部时长2小时左右的4K超清电影传输。

中国承建的全球海缆系统,链接了全球主要市场,加速了沿线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社会的进程,为跨境电商、金融领域、跨国企业的实时交易和数据流动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研究:鸟类短尾出现时间被往前推了2000万年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月12日报道,一具距今1.5亿年的化石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证明,作为现代鸟类特征的短尾进化出来的时间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早。鸟类是在侏罗纪时期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始祖鸟在进化树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因为尽管... [详细]

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详细]

新研究:真菌可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真菌可以用来喂牛,从而减少其打嗝时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罗姆农业公司的马修·卡拉汉说:“这是一种真菌汤。”该公司计划在生物培养皿中大量培育这种真菌。不过,该公司并不打算直接给牛喂食这种真菌,而是计划提取其中能减少甲烷排放的成分溴仿,并将其制成可食用粉末添加到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