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为何难以找回婴儿阶段记忆?

2025-04-18 06: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成人为何难以找回婴儿阶段记忆?

2025年04月18日 06: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3月24日报道,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婴儿时期的经历会储存在大脑中,但绝大多数在几十年后无法找回。

  婴儿和幼童的大脑就像“海绵”,无休止地吸收周围世界的信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婴儿阶段的记忆可能潜藏在大脑最深处,成年后根本无法获取。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会形成对特定事件的记忆,即使他们长大后可能无法回忆起这些事件。这项新发现使人们对所谓的“婴儿健忘症”这一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人员说,长期以来,专家一直认为,人们之所以不能保留婴儿阶段的某些特定记忆,是因为婴儿的记忆方式与儿童和成人不同。

  研究人员在3月2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报告称,新生儿更有可能经历一种被称为“统计学习”的记忆,这种记忆侧重于提取事件的模式。

  研究人员说,这与所谓的“情境学习”形成了鲜明对比。“情境学习”是一种处理特定事件的更成熟的记忆形式。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资深研究员尼克·特克-布朗在一份报告中说:“统计学习指的是从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提取结构模式。”

  “这是语言、视觉、概念等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统计学习可能在情境记忆之前发挥作用。”他说。

  但新的研究表明,其实婴儿的大脑也能储存记忆,尽管成年后无法获取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举例说,情境记忆可以捕捉到与外地游客分享泰国菜的情景,而统计学习则可以追踪到餐厅的样子,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餐厅,或者坐下后多久可以上菜等等。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婴儿不太可能形成特定的记忆,即那些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可能找回的记忆。

  所有这些发现都集中在海马体上,而海马体是大脑中管理长期记忆存储的区域。

  在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向26名4个月至2岁的婴儿展示了一张人脸、物体或场景的图像。随后,在婴儿看过其他几张图片后,研究人员又让他们看了一张以前的图片和一张新图片。

  特克-布朗说:“在婴儿只看过一次某种东西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他们再次看到时会多看几眼。因此在这项任务中,如果婴儿盯着以前看过的图像的时间比盯着旁边的新图像的时间更长,这就可以解释为,婴儿将其视为熟悉的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当婴儿看一个图像时,海马体的活动越强,婴儿就越有可能在同一图像再次出现时盯得更久。此外,最强的活动发生在海马体的同一部位,而这一部位与成年人的情境记忆有关。

  但之前的研究表明,统计学习的发展要早于情境记忆,那么婴儿是如何形成这些记忆的,为什么不能长期记住呢?

  特克-布朗说,一种可能是婴儿的情境记忆没有转化为长期记忆,因此会逐渐消失。另一种观点认为,记忆仍然存在,在大脑深处潜藏并经过大脑编码,只是我们无法再获取它们。

  特克-布朗倾向于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他现在正在测试婴儿、幼童和儿童是否能记住从他们的视角拍摄的家庭录像。

  特克-布朗总结说:“我们正在努力追踪海马体记忆在整个童年时期的持久性,甚至开始考虑一种近乎科幻小说的极端可能性,即尽管海马体记忆无法获取,但它们可能会以某种方式持续到成年。”(编译/刘丽菲)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研究:鸟类短尾出现时间被往前推了2000万年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月12日报道,一具距今1.5亿年的化石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证明,作为现代鸟类特征的短尾进化出来的时间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早。鸟类是在侏罗纪时期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始祖鸟在进化树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因为尽管... [详细]

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详细]

新研究:真菌可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真菌可以用来喂牛,从而减少其打嗝时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罗姆农业公司的马修·卡拉汉说:“这是一种真菌汤。”该公司计划在生物培养皿中大量培育这种真菌。不过,该公司并不打算直接给牛喂食这种真菌,而是计划提取其中能减少甲烷排放的成分溴仿,并将其制成可食用粉末添加到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