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型数字产品比“头戴式”受青睐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20日报道,佩戴在眼睛周围使用的视觉数字终端产品的潮流正在变化。覆盖面部的头戴式设备市场增长停滞,而眼镜型产品开始走俏。其背景原因是,在视觉数字终端产品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用户不仅希望在游戏等娱乐场景,还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类产品,这种需求推动眼镜型产品普及。
美国苹果公司头戴式终端产品Vision Pro今年2月迎来在美发售一周年。其销售情况如何?
该产品以“提供魔法般的体验”(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语)为卖点,具有创新性。它能将周围的风景实时投射到头戴设备内,用户可以身临其境般打游戏、看电影或做工作。由于集成了前沿技术,产品价格高昂。
这款产品获得专业人士一定认可。在美国,不少大公司采购了Vision Pro。在医疗领域,它被用于外科手术的规划和练习。在制造业,它被用于远程绘制设计图等业务。
然而,普通消费者对此并不感冒。“眼前展开一个全新世界,很有意思,但太贵了,也很重,不方便日常使用,性价比似乎也不高。”2月,33岁的工程师斯蒂芬在苹果公司加州帕洛阿尔托门店试戴Vision Pro后如此评价。
苹果公司未公布Vision Pro销量,分析人士估测2024年销量仅为约50万台。去年秋季,有报道称,苹果将停产现有机型,转向功能精简、价格亲民的新版本。
并非只有苹果公司面临困境。索尼集团等公司也涉足头戴式设备领域,但市场表现都乏善可陈。香港“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分析称,2024年该类型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9%,2025年市场也缺乏增长动力。
相比之下,眼镜型产品前景看好。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024年该类型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增约150%。
引领市场增长的,是元宇宙平台公司2021年9月推出的一款带有知名太阳镜品牌“雷朋”标志的眼镜型终端产品。据“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估计,截至2024年11月,该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达100万副。
在东京必客家美乐有乐町店,眼镜型终端产品XREAL One今年1月发售后,仅两天就售罄。这款产品由中国初创企业XREAL生产,售价69980日元(约合470美元),重量82克,可连接电脑或智能手机,在镜片内侧的高分辨率显示屏上显示图像。
XREAL于2017年在北京成立,2022年2月推出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截至2024年初,其出货量累计达约35万副。
头戴式设备与眼镜型产品在市场表现上的差异,主要源于用途不同。以沉浸式体验为卖点的头戴式设备,通常更多地被用作创建逼真数字场景的虚拟现实终端。而眼镜型产品由于尺寸较小,信息处理功能有限,一直以来主要作为在现实场景中叠加信息的增强现实终端使用。
头戴式设备可用于在虚拟空间中重现工厂,确认生产流程。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除了游戏,其他用途有限”(必客家美乐有乐町店工作人员称)。而且,能应用的游戏也与特定终端绑定,不同厂商之间缺乏通用适配性。由于产品重量超过500克,日常用途的拓展开发也进展缓慢。
另一方面,用于增强现实的眼镜型产品,正在扩充普通消费者可日常使用的功能。美国国际数据公司分析人士指出,“显示器、电池等多项技术革新共同推动研发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工智能”。
比如,元宇宙平台公司的雷朋智能眼镜产品,用户可用相机拍摄视野内的照片,或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直播。通过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该产品还新添实时翻译和导航功能。
该公司在2024年9月还展示了一款试验机型Orion。它可以在视野中显示数字技术画面,借助人工智能分析信息,还支持手指动作操作。
其他科技巨头也开始顺应潮流变化,将研发重心转向眼镜型产品。谷歌2024年12月宣布,计划开始对搭载人工智能的试验机型进行测试。
苹果公司除了计划推出Vision Pro的轻量化低价版本,还正在研发无需外接设备的眼镜型增强现实终端产品。
各公司都以眼镜型产品为核心,再次积极投入视觉数字终端产品的研发,希望“打造下一代终端平台”(元宇宙平台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语)。尽管业界对其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主流产品寄予厚望,但视觉数字终端产品仍需克服性价比、内容丰富性等诸多障碍。
谷歌于2013年率先推出的“谷歌眼镜”,因内置摄像头引发对侵犯隐私的担忧,最终停售。这一十多年前出现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编译/沈红辉)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