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互联网公司在2024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2024-12-06 10:26 来源:东方网

   11月26日,“2024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总结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4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52个,其获奖项目广泛涵盖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关键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彰显了数据要素应用的前沿创新高度,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示范案例。南方电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互联网公司”)凭借《体系化数据治理提升能源产业互联网数据价值》项目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自2024年8月启动后,便吸引了来自全国近400支团队的踊跃参与。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107个应用成效显著、创新性强、示范引领效应突出的团队进入决赛。9月26日,决赛在北京职工之家成功举办,分为“数据要素加速科技创新”“数据治理提升数据价值”“数据要素驱动业务创新”“人工智能引领创新发展 数据要素驱动产业互联”四个赛场,采取现场抽签决定参赛顺序。通过线下路演答辩的形式同台竞技、激烈角逐,每个团队进行10分钟的作品演示及讲解和5分钟的现场答辩释疑,高水平展示了一系列数据要素应用创新成果。遵循“现场答辩、当场评分”的原则,专家评委由业内资深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评审结果经组委会复核审议后进行公示,最终在11月26日的大赛总结发布会上正式公布结果。

   大赛决赛由中国信息协会科学数据专业委员会、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等分支机构及《中国信息界》杂志社联合承办。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等领导出席决赛现场,给予大赛高度重视与支持。王金平会长表示,大赛旨在深度挖掘并选拔出数据要素应用的杰出案例,促进行业内交流与合作,助力项目对接产业链资源,共同推动科学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和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南网互联网公司此次获奖,是对其在数据要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高度肯定,也为该公司在能源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数据治理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推动其在数据创新之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陈钰凤 黄山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南网互联网公司在2024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2024年12月06日 10:26   来源:东方网   

   11月26日,“2024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总结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4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52个,其获奖项目广泛涵盖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关键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彰显了数据要素应用的前沿创新高度,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示范案例。南方电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互联网公司”)凭借《体系化数据治理提升能源产业互联网数据价值》项目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自2024年8月启动后,便吸引了来自全国近400支团队的踊跃参与。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107个应用成效显著、创新性强、示范引领效应突出的团队进入决赛。9月26日,决赛在北京职工之家成功举办,分为“数据要素加速科技创新”“数据治理提升数据价值”“数据要素驱动业务创新”“人工智能引领创新发展 数据要素驱动产业互联”四个赛场,采取现场抽签决定参赛顺序。通过线下路演答辩的形式同台竞技、激烈角逐,每个团队进行10分钟的作品演示及讲解和5分钟的现场答辩释疑,高水平展示了一系列数据要素应用创新成果。遵循“现场答辩、当场评分”的原则,专家评委由业内资深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评审结果经组委会复核审议后进行公示,最终在11月26日的大赛总结发布会上正式公布结果。

   大赛决赛由中国信息协会科学数据专业委员会、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等分支机构及《中国信息界》杂志社联合承办。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等领导出席决赛现场,给予大赛高度重视与支持。王金平会长表示,大赛旨在深度挖掘并选拔出数据要素应用的杰出案例,促进行业内交流与合作,助力项目对接产业链资源,共同推动科学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和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南网互联网公司此次获奖,是对其在数据要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高度肯定,也为该公司在能源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数据治理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推动其在数据创新之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陈钰凤 黄山


(审核:欧云海)

分享到:

推荐阅读

研究:鸟类短尾出现时间被往前推了2000万年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月12日报道,一具距今1.5亿年的化石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证明,作为现代鸟类特征的短尾进化出来的时间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早。鸟类是在侏罗纪时期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始祖鸟在进化树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因为尽管... [详细]

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详细]

新研究:真菌可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真菌可以用来喂牛,从而减少其打嗝时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罗姆农业公司的马修·卡拉汉说:“这是一种真菌汤。”该公司计划在生物培养皿中大量培育这种真菌。不过,该公司并不打算直接给牛喂食这种真菌,而是计划提取其中能减少甲烷排放的成分溴仿,并将其制成可食用粉末添加到饲... [详细]

  • 中国经济网免责声明:
  • 1、此文内容为广告信息服务,仅代表供稿人(供稿方)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2、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bd2019@ce.cn
关于经济日报社报社编委会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8510915000 处置流程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