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4-11-27 10:03 来源:东方网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风力发电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高昂的运维成本、提高发电效率的需求等。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风力发电带来了新的机遇,它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风力发电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

  一、智能化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一)智能化风机

   现代风机配备了大量先进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全方位地获取机组的状态信息。在叶片上,安装有传感器来监测叶片的受力情况、振动频率和角度变化。智能风机利用自主学习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建立风机运行状态的模型。

  (二)实时信息平台

   智能风电场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巡检记录的实时更新和上传。运维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问题、环境异常等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反馈到平台。同时,平台整合了风电场内各个风机、升压站、集电线路等设备的运营数据,包括发电功率、设备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打破了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孤岛,风电场的管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风电场的运行状况,从而更高效地制定运维计划和调度策略,提高整个风电场的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三)故障预警

   在风电场内广泛安装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用于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这些传感器不仅可以获取设备的物理参数,还可以检测到一些潜在的故障迹象。例如,通过分析振动传感器数据的频谱特征,可以判断风机是否存在不平衡、不对中或轴承故障等问题。智能分析预警系统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这些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发现数据异常时,可以提前判断故障类型和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向运维人员发出预警。这样可以使运维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维修工作,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降低维修成本和因故障停机带来的安全风险。

  (四)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在风力发电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拍摄设备、红外热成像仪等多种检测设备。高清拍摄设备可以对风机叶片、塔筒等部位进行详细的外观检查,能够清晰地发现表面的裂纹、腐蚀等问题。红外热成像仪则可以检测设备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温度异常点来发现潜在的电气故障或机械故障,如电缆接头过热、轴承发热等问题。无人机巡检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快速、高效地对风电场内的风机进行巡检,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大大提高了巡检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巡检人员的安全风险。

  二、智能化引领风力发电发展新趋势

   (一)市场规模增长与地区分布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风力发电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推动了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大对风电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未来全球风电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智能化技术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智能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1.数据管理与安全问题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数据,包括数据的存储、备份、检索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数据安全也面临威胁,风电场的数据涉及到设备的运行参数、电网接入信息等敏感内容,需要加强数据的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恶意篡改。

  2.专业人才需求

   智能化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风力发电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智能化技术,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然而,目前市场上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风电发展的人才。

   智能化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风机的智能化到风电场的整体智能建设,从功率预测到智能巡检等各个环节,都为风力发电行业带来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可靠性增强等诸多好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将继续引领风力发电朝着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管理和人才短缺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教育体系等措施来积极应对,以确保风力发电行业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赤峰新能源事业部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王大福)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智能化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4年11月27日 10:03   来源:东方网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风力发电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高昂的运维成本、提高发电效率的需求等。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风力发电带来了新的机遇,它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风力发电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

  一、智能化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一)智能化风机

   现代风机配备了大量先进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全方位地获取机组的状态信息。在叶片上,安装有传感器来监测叶片的受力情况、振动频率和角度变化。智能风机利用自主学习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建立风机运行状态的模型。

  (二)实时信息平台

   智能风电场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巡检记录的实时更新和上传。运维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问题、环境异常等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反馈到平台。同时,平台整合了风电场内各个风机、升压站、集电线路等设备的运营数据,包括发电功率、设备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打破了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孤岛,风电场的管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风电场的运行状况,从而更高效地制定运维计划和调度策略,提高整个风电场的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三)故障预警

   在风电场内广泛安装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用于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这些传感器不仅可以获取设备的物理参数,还可以检测到一些潜在的故障迹象。例如,通过分析振动传感器数据的频谱特征,可以判断风机是否存在不平衡、不对中或轴承故障等问题。智能分析预警系统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这些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发现数据异常时,可以提前判断故障类型和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向运维人员发出预警。这样可以使运维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维修工作,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降低维修成本和因故障停机带来的安全风险。

  (四)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在风力发电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拍摄设备、红外热成像仪等多种检测设备。高清拍摄设备可以对风机叶片、塔筒等部位进行详细的外观检查,能够清晰地发现表面的裂纹、腐蚀等问题。红外热成像仪则可以检测设备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温度异常点来发现潜在的电气故障或机械故障,如电缆接头过热、轴承发热等问题。无人机巡检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快速、高效地对风电场内的风机进行巡检,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大大提高了巡检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巡检人员的安全风险。

  二、智能化引领风力发电发展新趋势

   (一)市场规模增长与地区分布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风力发电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推动了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大对风电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未来全球风电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智能化技术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智能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1.数据管理与安全问题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数据,包括数据的存储、备份、检索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数据安全也面临威胁,风电场的数据涉及到设备的运行参数、电网接入信息等敏感内容,需要加强数据的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恶意篡改。

  2.专业人才需求

   智能化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风力发电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智能化技术,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然而,目前市场上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风电发展的人才。

   智能化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风机的智能化到风电场的整体智能建设,从功率预测到智能巡检等各个环节,都为风力发电行业带来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可靠性增强等诸多好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将继续引领风力发电朝着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管理和人才短缺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教育体系等措施来积极应对,以确保风力发电行业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赤峰新能源事业部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王大福)


(审核:欧云海)

分享到:

推荐阅读

研究:鸟类短尾出现时间被往前推了2000万年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月12日报道,一具距今1.5亿年的化石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证明,作为现代鸟类特征的短尾进化出来的时间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早。鸟类是在侏罗纪时期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始祖鸟在进化树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因为尽管... [详细]

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详细]

新研究:真菌可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真菌可以用来喂牛,从而减少其打嗝时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罗姆农业公司的马修·卡拉汉说:“这是一种真菌汤。”该公司计划在生物培养皿中大量培育这种真菌。不过,该公司并不打算直接给牛喂食这种真菌,而是计划提取其中能减少甲烷排放的成分溴仿,并将其制成可食用粉末添加到饲... [详细]

  • 中国经济网免责声明:
  • 1、此文内容为广告信息服务,仅代表供稿人(供稿方)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2、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bd2019@ce.cn
关于经济日报社报社编委会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8510915000 处置流程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