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云”到“用数”:乡村振兴的“智”变

2024-11-26 10:58 来源:东方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从“上云”到“用数”:乡村振兴的“智”变

2024年11月26日 10:58   来源:东方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七年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如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广泛运用于农业农村各个领域,乡村振兴图景蓬勃生长。

   起笔于人民福祉,落笔答“时代之问”。从广袤黑土到湘水岸畔,移动云以数智力量绘出万千诗画村庄,努力造就万千幸福乡村。

  数植沃土,铺就乡村致富路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当前,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我国农民正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

   以黑龙江省汤原县为例,该县依托移动云建立了从田间种子到餐桌大米的全产业数字化、全链条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实现产业升级发展,为乡村农业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移动云的助力下,汤原县单个农户管理的农田面积提升10倍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20%,化肥施用量减少10%,有效提升了水稻的生产效率,促进当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新图景。

   视线南移,来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得益于移动云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打造的“智慧农业云平台”,这里的温室大棚拥有惊人的“自理能力”,从温湿度等环境指标,到卷帘、风机、灯光等设施,再到水肥一体化灌溉,都做到了智能分析、自动调控,极大地解放了人力、物力,实现了种植标准化、精准化,管理自动化,带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云进村社,培育乡村振兴火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中,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一环。

   在当前国家要求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乡镇学校所面临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设备较为落后等问题更为凸显。

   依托优质云网资源及先进桌面虚拟化技术,移动云以云电脑为基础,整合教育软件、硬件一体机,为湖南益阳泉交河镇中心学校快速打造了一个集课堂交互、集中管控、高效安全、节能降耗于一体的移动云电教室,并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县镇的54个学校,开拓了湖南省“云计算+电教室”场景应用的智慧教育新局面。

   前不久,在了解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两所县级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后,移动云迅速响应,将移动云电脑送入校园并配套建设电教室,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智治有方,守护农民健康线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

   然而,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以辽宁省彰武县为例,县域内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通过一朵云、一张网,移动云助力彰武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共体,建设统一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数字化、智能型医共体信息平台。移动云通过整合区域内基础数据、临床数据、运营数据和医疗资源数据,助力彰武县5家二级医院、23家乡镇卫生院、230家村卫生室实现了数据互通、资源共享,让村镇医生行医更有底气,居民看病更放心。

   为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移动云还联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赋能15家医联体的远程阅片与诊疗。患者不出县城,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网上远程“会诊”。在移动云医联体系统的连接下,基层医院与三甲医院能够共享影像诊断能力,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普惠。

  逐绿前行,慧就和美乡村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要求注重“房前屋后”,紧盯“田边道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近年,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土地,移动云携手黄山移动打造歙县智慧林长信息化平台项目。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监测到数十起林边燃烧杂草的火灾隐患,林业执法人员通过平台预警推送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避免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通过云上应用与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移动云助力歙县林业局实现资源监测实时化,解决林长制信息展示、森林资源管理、应急灾害处置等难点,让林业守护从“用脚丈量”走向“云端管理”。

   在河南,为加强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携手移动云建成“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实现河南全省1.2亿亩农田的火情监测和实时预警。

   “蓝天卫士”不仅可在秸秆焚烧高峰期进行农田火情监测,后期更可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农作物生产态势监控、耕地保护、平安乡村等多个场景,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为国建云,矢志不渝。未来,移动云将继续勇担央企责任,助力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研究:鸟类短尾出现时间被往前推了2000万年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月12日报道,一具距今1.5亿年的化石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证明,作为现代鸟类特征的短尾进化出来的时间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早。鸟类是在侏罗纪时期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始祖鸟在进化树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因为尽管... [详细]

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详细]

新研究:真菌可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真菌可以用来喂牛,从而减少其打嗝时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罗姆农业公司的马修·卡拉汉说:“这是一种真菌汤。”该公司计划在生物培养皿中大量培育这种真菌。不过,该公司并不打算直接给牛喂食这种真菌,而是计划提取其中能减少甲烷排放的成分溴仿,并将其制成可食用粉末添加到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