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速打造全国科创高地
《瞭望》新闻周刊刊发文章:
武汉加速打造全国科创高地
1976年,武汉邮科院一个简陋实验室里,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从科研人员手中缓缓流过。这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也是引领今天以光谷为前沿的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规模的“第一束光”。
2022年,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带领下,2022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达1.9万亿元左右,位列全国第八,以4%的增速领跑GDP十强城市。2022年底,在国际刊物《自然》杂志发布的最新全球科研城市排行中,武汉位列全国第5、全球第11,相较2021年全球排名进4位。
曾几何时,武汉拥有百万在校大学生,每年留汉就业创业的人数不到十分之一。
“留住大学生,才能留住未来。”为了扭转人才利用率低、人才外流严重的局面,从2017年开始,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买房租房可打八折、落户仅靠一证、近500家企业带头落实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
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与武汉“双向奔赴”。
眼下,武汉市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东湖科学城一批科创平台及创新项目稳步推进,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启动建设,五大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东湖高新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氛围已成气候,创新力量更加集聚,科技创新势能不断加快向发展动能转化。
围绕科技创新,《2023年武汉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定下了一系列新目标,聚焦“科创中心建设成势见效”“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生态加快优化”四大目标,围绕“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等九个方面列出22条具体任务。
“希望到2025年,东湖科学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助推武汉新城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建设,引领中部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科技力量。”武汉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协调处负责人说。
没有既有经验,没有现成模式,与企业做朋友,共同探索融合创新资源、催化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生态的特色科创之路……作为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期待运用平台优势和制度灵活性,持续促进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的科技创新事业。
“做政府不能做、高校不去做、市场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武创院院长李锡玲介绍,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已经形成了“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技术+资本”“内部跟投以及合同科研”等创新工作模式,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的全流程。
“未来5年武创院还将建设不少于50家专业研究所,将吸引集聚至少50位院士,形成战略科学家集群。”李锡玲说。
2020年起,武汉市科技局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工作。两年多来,220名“科技红娘”已覆盖在汉重点高校院所和各区产业园区、重点企业,成为校地对接“联络员”,成果搜集“侦察兵”,成果转化“经纪人”,院士专家“服务员”,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17个。2022年武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300亿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廖君 熊琦 龚联康)
(责任编辑: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