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科创赋能生命,让癌症逐渐告别“绝症”时代

2021-11-15 10:49 来源:文汇报

  ■记者 唐闻佳

  患病6年的肠癌肝转移患者周阿姨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专病门诊复诊,她笑声爽朗,和确诊患癌之初的恐惧与彷徨相比已经判若两人。如今,她的病情控制与精神状态都很好,还不忘给病友分享“心得”:“随访不要看专家,专病门诊又快又好!”

  从得病之初忧心忡忡,担心“自己还能活几年”,到如今能完成随访检查、配好药,还可以从容地去服务台预约心理医学科、营养科门诊……在肿瘤医院,周阿姨这样的病例并非个例。

  日前举行的2021年肿瘤精准治疗国际论坛上披露的一组生存率数据显示,在肿瘤医院诊治的肿瘤患者整体生存情况已齐肩国际先进水平。

  长期生存不是奢望,治疗模式照护全生命周期

  “我还能活多久?”数十年前,这是肿瘤医院诊室里患者提得最多的问题。而如今,情况变了。“得了宫颈癌,还能生二胎吗?还能去跑马拉松比赛吗?”从类似的患者提问中可以发现,关注生活质量的问题在临床中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术日益精进、化疗靶向药物的推陈出新、放射治疗对病灶的精确“制导”,癌症早已不是一种“绝症”。

  2021年肿瘤精准治疗国际论坛披露的一组生存率数据,对2008年至2017年在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近30万肿瘤患者进行长期密切随访,结果显示:5年总生存率明显提升,达到71.3%。

  此外,另一份肿瘤医院披露的国内首个、最大规模的转移患者生存报告也显示,2008年至2017年在肿瘤医院住院诊疗的2万余例已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转移发生后的总体1年、3年和5年生存率达到65.6%、33.4%和21.1%。

  “可见,大多数肿瘤患者经规范治疗,长期生存不是奢望,如能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肿瘤基本可以获得治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说,该院癌症诊疗模式和学科布局早已不局限于“疾病治疗为中心”,而是致力于对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照护,包括对生理、心理等需求的充分满足。而这一切,恰是基于对“保住性命”这个关键需求的实现与跨越。

  近些年,肿瘤医院相继开设了宫颈癌保育、遗传咨询、营养、心理、伤口造口等特色门诊,满足患者康复期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

  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教授还介绍,医院自2013年建立社工部,关注肿瘤患者遇到的各类心理、社会问题,对接外部资源,并开设全国首个面向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帮帮我”肿瘤患者心理热线,至今已服务1500余人次,一个个搁浅的生命在这里重新起航。

  科研“反哺”临床,患者生存获益越来越大

  肿瘤至今仍是危及全球人群健康的“主要杀手”,战肿瘤需要爱心更需要技术,需要不断突破现有技术的创新。

  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教授介绍,医院从2010年国自然立项总金额的4427.1万元到2020年立项总金额达18260.5万元,科研立项数、质“齐飞”。

  “我们的临床科研成果并不是为了一纸论文,众多科研立项聚焦肿瘤诊治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反哺临床实践的重大突破,最终让患者拥有更大的生存获益。”郭小毛说。

  比如,在乳腺癌领域,三阴性乳腺癌被称为全球“最毒乳腺癌”,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十年磨一剑”,绘制出全球最大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并提出分型标准,对这群患者实施分类而治,获得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双突破”。

  作为开展宫颈癌保育手术全球最多的一所医院,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和技术革新,使得“复旦肿瘤”宫颈癌保育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8.6%。该团队制定的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复旦标准”,扩大了患者受益群,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收录并推荐。

  从“一颗镭锭”到横跨浦江,争创国家癌症中心

  肿瘤医院的前身——中比镭锭治疗院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率先拥有了一克镭。这一克镭使中国癌症治疗技术达到当时国际领先水平。从“一颗镭锭”发展起来,绵延90年,如今,肿瘤医院已横跨浦江,形成徐汇院区、浦东院区和质子重离子中心“一体两翼”新格局。

  放眼浦东这块创新沃土,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教授说,肿瘤医院浦东院区2019年的落成启用,不仅仅是医院整体空间的扩展,更多是创新发展的新起点。在这里,多学科综合病区、多学科门诊、I期临床病房等国际先进肿瘤科研与诊疗模式相继有了实体化落地。

  “多学科门诊免去肿瘤患者来回奔波多个科室寻求一个方案的困境。”郭小毛说,多学科门诊大大节约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一站式解决患者的问题,第一时间给出最优方案,多学科综合病房则实现了多学科力量的资源整合。

  “十四五”期间,肿瘤医院在做好患者服务的同时,还将推进质子重离子设备国产化进程。郭小毛介绍,未来,肿瘤医院的国家癌症中心创建工作将瞄准四大方向: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筛查、精准诊治和精准康复,真正做到肿瘤治疗“一人一策”;围绕质子重离子制定适合国人的“中国方案”;打造国家级疑难病理诊断中心,赋能精准治疗,制定“金标准”指南;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携手推进肿瘤相关诊治装备、抗癌药的研发,共筑肿瘤诊治科创高地。

(责任编辑:支艳蓉)

友情链接:

科创赋能生命,让癌症逐渐告别“绝症”时代

2021-11-15 10:49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