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台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研制成功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课题组经过两年的攻关,攻克了红外观测微弱信号检测、高增益灵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声抑制、高真空低温封装、高精度数字锁相放大等关键技术,成功地研制出红外光谱扫描的天光背景测量装置。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该领域知名期刊《JATIS》上,同时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
红外观测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长久以来,受限于优良台址和探测器的缺乏,我国红外天文研究发展严重落后。随着我国天文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中国天文界拥有红外天文观测能力的愿望也更加迫切。近期我国多项大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项目获得天文界支持,为了保证这些大型设备建设成功后,能顺利高效地开展红外观测仪器的研制和红外天文观测研究,必须对相关候选站址进行红外天光背景的测量。在红外波段的天光背景辐射强度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红外望远镜及其他观测设备的一些重要性能,如巡天深度、能够观测的极限星等、天文成像系统曝光时间等。
2.5—5微米是热红外波段的开始,是地面观测的重要窗口所在区域。由于天光背景强度极其微弱,探测器输出信号低于nA量级,研究团队采用锁相放大技术成功提取出淹没在噪声中的信号;为了降低探测器暗电流的影响,探测器制冷到-150℃以下;为了克服由于仪器带来的背景热噪声,进行了适应低温的斩波器和光学设计。为了克服地面大气的吸收效应,地基红外望远镜只能从若干大气窗口进行观测。研究团队根据探测器在2.5—5微米波段上高响应的性能,利用线性可变滤波片在此波段线性可变的特点,研制出了此波段上连续扫描观测的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
(责任编辑:王蔚)
热点推荐
当茶园遇上5G
智慧茶园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
大使走进中国探月工程
1月18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一名与会者在拍摄嫦...
你上班的办公楼有“无人货架”吗?
天眼查日前发布的《天眼查大数据:“新基建”激活...
时速350公里 高寒动车组亮相
1月6日,我国新型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寒动车组首次...
未来咖啡师
12月25日,以“智慧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中国(青岛...
全球尺寸最大 8K液晶电视发布
近日,夏普8K 120英寸超高清电视全球首发仪式在山...
韩国加速“未来车”产业布局
韩国街头展示的氢能源动力汽车。 本报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