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_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
公共
中国经济网科技频道出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人类对宇宙密度和结构有了新见解

2020-05-07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宇宙中的高质量物体并不是“完美透镜”,当它们使光线偏转时会产生扭曲,产生的图像看起来就像是透过酒杯底部看到的一样。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消息,宇宙学家们利用引力透镜,重新确定了宇宙物质的密度和结构,进而可以为宇宙的总质量“称重”。该成果属于欧洲的“千平方度巡天”计划,相关报告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1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更精确地了解宇宙的“体重”。这一认识对天文学研究的发展非常关键,因为物质和能量的平均密度被称为宇宙密度参数,这一参数也正是标准宇宙模型的核心。不过,宇宙的质量非常难以衡量,因为科学家不但要了解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的重量,还要知晓现在对我们依然很神秘的暗物质、尘埃云甚至是中性氢的质量。

  此次,包括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天文学家在内的团队,对宇宙中物质密度和结构的研究有了新见解。研究人员稍早时间加入到欧洲的“千平方度巡天”计划,研究宇宙密度结构数据上的差异。在一项最新分析中,研究结果涵盖了额外的红外线数据,使得差异更加突出,而这些差异可能暗示着宇宙学标准模型的缺陷。

  新研究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确定了物质的密度和结构,并指出:当宇宙高质量物体偏转来自星系的光线时,这些星系会以扭曲的形式出现,与地球上实际观察时的位置不同,基于这一效应,科学家们可以计算出偏转物体的质量,从而推算出宇宙的总质量。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数据集是唯一一个基于引力透镜效应,并用额外红外数据校准的数据集,这或是与此前普朗克联盟研究数据偏离较大的原因。研究小组使用类似的校准方法评估了另一组数据集,结果与普朗克联盟研究的值出现较大差异。

  这些显著的偏差,正引发科学家们的激烈争论,其是否意味着宇宙学标准模型是错误的?目前还需要更精确的物质密度和结构数据,相关研究或在2020年展开。

(责任编辑:王蔚)

热点推荐

亲子阅读做得好 孩子上学烦恼少

亲子阅读做得好 孩子上学烦恼少

德国阅读基金会对815名1至8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一项...

我国地域饮食习惯和气候差异造成小麦北“硬”南“软

我国地域饮食习惯和气候差异造成小麦北“硬”南“软

北方人爱吃硬锅盔,南方人偏爱松软的馒头……近日...

每天消耗100亿个,二维码即将枯竭?

每天消耗100亿个,二维码即将枯竭?

购物付款、获取信息、乘坐地铁……日常生活中,我...

机器人会抢走人类工作岗位吗?

机器人会抢走人类工作岗位吗?

劳动力市场正准备迎接一场技术革命。因此,员工们...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明确5种减重治疗药物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明确5种减重治疗药物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

观测火星渐入佳境,这两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

观测火星渐入佳境,这两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

近期,每天日落后,很多人都会被一颗悬挂在东偏北...

减肥者为何会体重反弹?

减肥者为何会体重反弹?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1月18日报道,肥胖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