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月球着陆器接连“翻车”

2025-03-11 06:1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3月10日报道 据美联社3月7日报道,官员们7日表示,一家私营公司的着陆器在月球南极附近陨石坑中侧翻着陆后停止工作,其任务也宣告结束。

  据报道,在“雅典娜”月球着陆器踉踉跄跄地着陆后不到24小时,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直觉机器”公司发布了这一消息。

  该公司称,该着陆器在登陆月球时偏离目标位置超过800英尺(约合244米),最终落在一个寒冷的陨石坑中。该公司宣布,该着陆器已无法工作。

  “雅典娜”着陆器在通信中断前,成功发回了定位图像,并启动了部分实验。一年前,“直觉机器”公司的“奥德修斯”着陆器在登陆月球时也发生了侧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客户在这台着陆器中塞满了价值不菲的实验设备,包括冰层钻探仪、无人机以及月球车,以便在这个十年晚些时候宇航员按计划抵达月球之前勘探这片未知区域的地貌。

  考虑到“雅典娜”着陆器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以及陨石坑内的极寒环境,其电池系统不太可能重新充电。

  “直觉机器”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任务已经结束,相关团队将继续评估在整个任务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

  另据共同社3月8日报道,美国航天企业“直觉机器”公司7日表示,搭载日本新兴航天企业戴蒙公司超小型月球探测车“八起”的着陆器在月球表面侧翻,处于无法充电的状态,因此结束相关任务。

  该着陆器在日本时间7日凌晨抵达月面。工作人员查看数据后发现,着陆器在距离目标地点约数百米处呈侧翻姿态,从太阳能电池板的位置来看难以充电。

  NASA表示,着陆器还搭载了NASA的月面钻探设备等,但已无法按计划启动。

  又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3月8日报道,在名为“雅典娜”的美国着陆器登陆月球后,人们曾对其抱有希望。但现在情况清楚了:该装置在着陆时侧翻了。

  美国航天企业“直觉机器”公司通报称,该无人探测器已耗尽电力,且预计无法充电。据称,仍可从该探测器下载一些数据,但探测任务已经结束。

  大约一年前,“直觉机器”公司的“奥德修斯”着陆器登陆月球。该公司就此成为首家完成这一创举的私营公司。这也是50多年来首次有美国装置登陆月球。“奥德修斯”在着陆时也发生了倾斜,但随后几天工作人员仍收集了数据。

  “雅典娜”着陆器降落在月球南极附近的穆顿山地区,比之前的任何探测器都更接近月球南极。

  “雅典娜”在着陆后一度状况不明。“直觉机器”公司当时宣称,“雅典娜”仍有电力供应,人们能与该着陆器上的科学设备进行通信。据称,一些计划中的实验仍有可能进行。但现在希望破灭了。

  “雅典娜”原计划在登陆月球后运作10天左右。该着陆器的使命是在月球上寻找原材料和水。在月球上着陆的任务会对探月装置提出极高的技术要求,经常出现失误。

  3月2日,美国“萤火虫”航空航天公司的“蓝色幽灵”着陆器登陆月球。竞争对手的成功让“直觉机器”公司承受了很大压力。这两次探月任务都是NASA一项耗资巨大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让私营公司参与未来载人登月任务的准备工作。但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有人猜测NASA的月球计划可能会被缩减甚至取消。(编译/王勍 邬眉)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美企月球着陆器接连“翻车”

2025年03月11日 06:1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3月10日报道 据美联社3月7日报道,官员们7日表示,一家私营公司的着陆器在月球南极附近陨石坑中侧翻着陆后停止工作,其任务也宣告结束。

  据报道,在“雅典娜”月球着陆器踉踉跄跄地着陆后不到24小时,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直觉机器”公司发布了这一消息。

  该公司称,该着陆器在登陆月球时偏离目标位置超过800英尺(约合244米),最终落在一个寒冷的陨石坑中。该公司宣布,该着陆器已无法工作。

  “雅典娜”着陆器在通信中断前,成功发回了定位图像,并启动了部分实验。一年前,“直觉机器”公司的“奥德修斯”着陆器在登陆月球时也发生了侧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客户在这台着陆器中塞满了价值不菲的实验设备,包括冰层钻探仪、无人机以及月球车,以便在这个十年晚些时候宇航员按计划抵达月球之前勘探这片未知区域的地貌。

  考虑到“雅典娜”着陆器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以及陨石坑内的极寒环境,其电池系统不太可能重新充电。

  “直觉机器”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任务已经结束,相关团队将继续评估在整个任务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

  另据共同社3月8日报道,美国航天企业“直觉机器”公司7日表示,搭载日本新兴航天企业戴蒙公司超小型月球探测车“八起”的着陆器在月球表面侧翻,处于无法充电的状态,因此结束相关任务。

  该着陆器在日本时间7日凌晨抵达月面。工作人员查看数据后发现,着陆器在距离目标地点约数百米处呈侧翻姿态,从太阳能电池板的位置来看难以充电。

  NASA表示,着陆器还搭载了NASA的月面钻探设备等,但已无法按计划启动。

  又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3月8日报道,在名为“雅典娜”的美国着陆器登陆月球后,人们曾对其抱有希望。但现在情况清楚了:该装置在着陆时侧翻了。

  美国航天企业“直觉机器”公司通报称,该无人探测器已耗尽电力,且预计无法充电。据称,仍可从该探测器下载一些数据,但探测任务已经结束。

  大约一年前,“直觉机器”公司的“奥德修斯”着陆器登陆月球。该公司就此成为首家完成这一创举的私营公司。这也是50多年来首次有美国装置登陆月球。“奥德修斯”在着陆时也发生了倾斜,但随后几天工作人员仍收集了数据。

  “雅典娜”着陆器降落在月球南极附近的穆顿山地区,比之前的任何探测器都更接近月球南极。

  “雅典娜”在着陆后一度状况不明。“直觉机器”公司当时宣称,“雅典娜”仍有电力供应,人们能与该着陆器上的科学设备进行通信。据称,一些计划中的实验仍有可能进行。但现在希望破灭了。

  “雅典娜”原计划在登陆月球后运作10天左右。该着陆器的使命是在月球上寻找原材料和水。在月球上着陆的任务会对探月装置提出极高的技术要求,经常出现失误。

  3月2日,美国“萤火虫”航空航天公司的“蓝色幽灵”着陆器登陆月球。竞争对手的成功让“直觉机器”公司承受了很大压力。这两次探月任务都是NASA一项耗资巨大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让私营公司参与未来载人登月任务的准备工作。但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有人猜测NASA的月球计划可能会被缩减甚至取消。(编译/王勍 邬眉)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从仿人步态到空翻腾跃,人形机器人如何突破“运动极限”?

机器人直膝行走、空翻腾跃等动作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每一个动作细节的背后,都蕴含着极高的技术含量,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企业出色的创新研发实力,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机器人技术的无限遐想。 [详细]

地球生命或由“微闪电”引发

地球在诞生之初就充满了构成生命所需的所有气体。但它们无法自行组装成生物的基石。这种被称为“预生物合成”的过程需要来自外界的刺激。显然,闪电就是一种可能的因素。于是,在1952年,一位名叫斯坦利·米勒的年轻化学家用水将一个烧瓶装至半满,又在其上部加入甲烷、氨和氢以模拟地球早期的大气层,然后将一道微型闪... [详细]

西媒:更具灵活性,微电网或成“电网的未来”

作为独立于公共电网的系统,微电网能够帮助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微电网已经应用于空军基地、军营,甚至联合国行动中需要电力的偏远或冲突地区。在岛屿、牧场、综合医院、工厂、居民社区、城市、大学校园、数据中心、远离城区的村庄……都有这样的应用案例。这种技术在美国、日本等亚太地区国家的发展最为迅速。尽管欧洲能... [详细]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报社编委会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8510915000 处置流程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