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2022-08-11 10: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记者 王硕

  2022年8月4日,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发射成功。它的运行标志着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将提升我国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也将提高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句芒号”得名于我国民间神话。句芒,是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发芽生长,象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责任。

  “句芒号”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研制团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从性能提升、配置方式、总体设计上作出创新突破,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多种载荷,将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究等工作。此外,“句芒号”还将服务高程控制点获取、灾害监测评估、农情遥感监测等需求,显著提高我国陆地遥感定量化水平。

  “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在“句芒号”发射前,碳汇监测往往需要森林调查员跋山涉水,深入山林中实地进行树高和树木胸径测量,作业环境常常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而“句芒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成植被高度、植被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大气PM2.5含量的监测,满足碳汇数据“准、全、细、精”要求。

  例如,一般的遥感应用通常采取垂直对地观测的方式,通过计算激光到树冠以及地面的时间差计算树木的高度。

  这种测高其实是一个抽样测量的过程,一次测量发射出激光的光束数量、发射频次决定着测量精度。为最大程度提升植被测高的数据精度,研制团队通过数据反演、仿真分析、应用测试等实现了1秒发射测量激光200次的能力。同时,对激光雷达所需的卫星环境和硬件配置进行适应性设计,克服了散热等难题,实现测点间隔由公里级跨越至百米级,植被测高精度大幅提升。

  测点间隔密度提高的好处显而易见。我国有大量面积较小的人工林,以前探测中可能只得到1-2个地面光斑,甚至一个点也得不到;现在可以得到几十个光斑,大大提高了对森林覆盖率测量的准确性。

  再比如,叶绿素荧光的探测直接关系大尺度的植被光合作用动态监测。但是,叶绿素荧光显示于无形。它的光谱范围只有纳米级宽度,在自然光中,探寻它就相当于在众多50米高的亭台楼宇间寻找一颗明珠。

  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了超光谱探测仪,使用光栅分光原理,把670nm-780nm的这一段光能按次序分成1100个渐变的色彩,更有效地寻找躲藏在某个渐变色角落里的叶绿素荧光,将光谱分辨率较传统提升了10倍,能够探测到人眼所看不到的太阳光细微的明暗变化。

  此外,卫星还配置了我国首个5角度可见光探测相机。

  打个比方吧,原来一台相机垂直观测,只能看到人的头顶,现在拍摄角度多了,不仅能看到头顶,还能看到面部、后脑勺、前胸后背等,这样就知道森林的疏密分布、健康、长势甚至病虫害情况。

  这5个角度的选择也是“暗藏玄机”。

  由于森林叶绿素含量、冠层结构不同,植被叶片在红边波段的反射率会发生突变,有一个明显陡峭的斜坡。业界公认,斜坡斜率越大说明植被越健康。利用这个特点,卫星在设计时将其中两台大角度观测相机全色谱段改换为红边谱段,而其余的小角度观测相机仍采用了传统可见光波段设置,这样能更加全面准确地“看”出森林的健康情况,进而推算其固碳能力。

(责任编辑:支艳蓉)

友情链接: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2022-08-11 10: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