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禁网络主播不得“换马甲”复出
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针对网络主播从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同时,《行为规范》列出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的行为,共31种,为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划定了底线和红线。
值得留意的是,《行为规范》明确,对出现违规行为的网络主播,要强化警示和约束;对问题性质严重、多次出现问题且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应当封禁账号,将相关网络主播纳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开播。
当日,记者随机浏览多家短视频平台、“种草”平台以及电商平台的直播,暂未发现有网络主播在开播过程中明显出现《行为规范》中提出的31种禁止行为。但记者留意到,有部分网络主播在直播时穿着较性感,直播期间有部分的网友留言亦有些低俗。
另外,针对未成年直播打赏、“饭圈”打榜乱象等问题,《行为规范》明确要求网络主播应当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
此外,《行为规范》还明确规定网络主播不得引导用户低俗互动,组织煽动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实施网络暴力。不得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全媒体记者 文静
部分禁止行为一览
● 服饰妆容、语言行为、直播间布景等展现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的内容
● 铺张浪费粮食,展示假吃、催吐、暴饮暴食等,或其他易造成不良饮食消费、食物浪费示范的内容
● 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
● 展示或炒作大量奢侈品、珠宝、纸币等资产,展示无节制奢靡生活,贬低低收入群体的炫富行为
(责任编辑:支艳蓉)
相关文章
- 2022年06月21日·网络“祛黑”应注重算法
- 2022年06月08日·我国5G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 2022年05月31日·给未成年人直播打赏划红线
- 2022年05月27日·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中 充值打赏类占75%
- 2022年05月16日·你准备好迎接科幻般的6G时代了吗
- 2022年05月06日·辱骂诽谤“网友”是否侵犯名誉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