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盐碱地重大攻关:建立农业综合利用创新模式

2022-05-31 09:57 来源:科技日报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作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潜力最大的盐碱地也要用好。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盐碱地重大联合攻关任务。项目汇聚全院7个相关研究所20多个创新团队,采用“集团作战”的组织方式,近期重点聚焦黄河三角洲盐碱区,并逐步向滨海盐碱区、东北苏打盐碱区拓展辐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场景固化、技术集成、要素集中、协同创新”的总体设计思路,重点解决以下科技问题:盐碱地快速精准识别和种植适用性评价、适应耐盐作物种植的精准化改良和提质增效技术、品种-农艺-工程-产业等衔接配套的盐碱地综合利用解决方案。最终建立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创新模式,为盐碱地产能提升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的支撑,为我国开展大面积盐碱地改造提供可借鉴的示范样板。

  盐碱地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玉义介绍,此次的专项将重点聚焦黄河三角洲盐碱区,针对不同类型盐碱地关键技术需求,围绕“优种适土、改土利种”两个维度,以“作物先行、改土为基、生物强化、水分保障、系统集成”为技术实施路径,开展七大技术攻关任务,建设三大技术集成模式。

  着眼于长远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吴文斌表示,专项近期拟通过三年的科技攻关,建立盐碱地分级精准识别方法,提出盐碱区农林草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突破盐碱地快速改良与培肥增碳、盐碱地土壤养分库容扩增与增效、盐碱地肥力快速提升的生物强化、多水源循环利用与灌排协同精准调控、盐碱地农作物抗盐碱栽培种植管理等关键技术;筛选和培育一批耐盐碱种质资源和优质高产品种,阐明农作物耐盐机理;构建“耐盐碱品种-控盐治碱-培肥扩容-多水源利用-产品深加工”多要素协同的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打造样板示范区。

  针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新形势,梅旭荣透露,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计划共同搭建院地合作新模式,双方共同推动成立“盐碱地生物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并实体化运行,推进盐碱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带动。中国农业科学院也正在推动成立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现科研机构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推动地方政府盐碱地治理项目迅速落地。记者马爱平

(责任编辑:支艳蓉)

友情链接:

盐碱地重大攻关:建立农业综合利用创新模式

2022-05-31 09:57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