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近日择机发射

2022-05-09 14: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初夏时节,海风阵阵。一对新搭档惊艳亮相文昌航天发射场——5月7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发射。

  也就是说,又一艘货运飞船发射在即,我们的空间站要上新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天舟四号只是一个开始,今年共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当神舟十五号飞赴中国宫后,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最亮的时候。

  今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天舟四号“打头阵”

  4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根据任务计划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根据任务安排,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今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关键之年,距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已有19年。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惊险往返到出舱行走,从单艘飞船到空间站,变化之大令人感慨,更令人自豪。

  据介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均由三名航天员组成,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并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至10天。

  “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目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4月17日,黄伟芬在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相关情况时说。

  我国首次实现浅层风精细预报

  保障天舟四号船箭组合体转运

  天舟四号和长征七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团队研发的关键区域浅层风预报保障系统,为船箭组合体安全转运提供了技术保障支持。

  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浅层风精细预报保障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这一系统可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实时处理生成转运区域浅层风可视化预报产品,通过立体形象的流体力学仿真图像和一目了然的风力风向变化参数,实时向指挥部和工作人员推送气象预报信息,从而为组合体转运提供技术保障。

  据了解,浅层风是指从地表至距离地表100米高度之间的风,风速和风向受下垫面环境和周边高大建筑物影响而剧烈变化,对火箭的垂直转运影响巨大。

  “火箭在转运时并没有加注燃料,一旦风速过大,火箭很可能因为‘身轻’而失去平衡发生危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工程师张晓杰介绍说,浅层风随高度的变化在内陆平原地区不大,在滨海地区则会加剧,对浅层风实现精细预报是发射场气象预报保障的一项难题。

  2018年,文昌航天发射场浅层风预报技术研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重点项目立项实施。经过多年努力创新,张晓杰所在的气象团队研发出关键区域浅层风预报保障系统,实现了场区浅层风定量化、可视化、精细化预报。2022年4月26日,项目顺利通过终审验收。

  据新华社、央视

(责任编辑:支艳蓉)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友情链接: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近日择机发射

2022-05-09 14: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初夏时节,海风阵阵。一对新搭档惊艳亮相文昌航天发射场——5月7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发射。

  也就是说,又一艘货运飞船发射在即,我们的空间站要上新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天舟四号只是一个开始,今年共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当神舟十五号飞赴中国宫后,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最亮的时候。

  今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天舟四号“打头阵”

  4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根据任务计划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根据任务安排,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今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关键之年,距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已有19年。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惊险往返到出舱行走,从单艘飞船到空间站,变化之大令人感慨,更令人自豪。

  据介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均由三名航天员组成,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并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至10天。

  “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目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4月17日,黄伟芬在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相关情况时说。

  我国首次实现浅层风精细预报

  保障天舟四号船箭组合体转运

  天舟四号和长征七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团队研发的关键区域浅层风预报保障系统,为船箭组合体安全转运提供了技术保障支持。

  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浅层风精细预报保障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这一系统可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实时处理生成转运区域浅层风可视化预报产品,通过立体形象的流体力学仿真图像和一目了然的风力风向变化参数,实时向指挥部和工作人员推送气象预报信息,从而为组合体转运提供技术保障。

  据了解,浅层风是指从地表至距离地表100米高度之间的风,风速和风向受下垫面环境和周边高大建筑物影响而剧烈变化,对火箭的垂直转运影响巨大。

  “火箭在转运时并没有加注燃料,一旦风速过大,火箭很可能因为‘身轻’而失去平衡发生危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工程师张晓杰介绍说,浅层风随高度的变化在内陆平原地区不大,在滨海地区则会加剧,对浅层风实现精细预报是发射场气象预报保障的一项难题。

  2018年,文昌航天发射场浅层风预报技术研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重点项目立项实施。经过多年努力创新,张晓杰所在的气象团队研发出关键区域浅层风预报保障系统,实现了场区浅层风定量化、可视化、精细化预报。2022年4月26日,项目顺利通过终审验收。

  据新华社、央视

(责任编辑:支艳蓉)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