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拥抱人工智能 算力或成新型城市公共资源“新宠”

2021-09-28 07:03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江 耘 吴纯新

  “我们更希望将人工智能等全球领先的技术转化为云上的各类服务,让AI(人工智能)算力像水电一样,成为新型城市公共资源,供企业便捷使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不必重复‘造轮子’。”9月27日,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表主题演讲。

  当天,“人工智能:打造智能经济新优势”分论坛在乌镇举办,邀请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政府领导、知名学者、企业高管、国际组织代表等嘉宾,分享观点,交流经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众多行业领域的应用更加普及深入,不断催生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智能经济形态日渐清晰。

  据介绍,过去十年(2010—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达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74.7%。从数据来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成为有力武器,在医学诊断和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智慧医疗是健康中国战略发展重要推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表示,智慧医疗是数智科技赋能的最优化大健康生态体系,这个健康照护体系将现代数字科技手段集成应用,并深度融合健康医疗实践,最终实现覆盖全人群、全流程、全维度的全域照护。

  董家鸿认为,我国智慧医疗蓬勃发展,已经孕育出了智慧医疗生态体系雏形。

  欧盟驻华使团通信网络内容与技术处处长百家文从“投资、协调、信任”三个方向介绍欧盟人工智能支持和监管的举措,“欧盟计划通过自己的研究与数字应用项目,每年向人工智能领域投资10亿欧元。”

  “华为始终在做一件事,即如何让人工智能从象牙塔走出来,去适配各种场景。”张平安说,华为通过人工智能全栈、芯片层、算力适配层的三层框架,构筑人工智能的根技术和基础设施。

  张平安介绍,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平台创新之一。在武汉,通过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打造算力云联盟,将武汉人工智能中心算力与华为云上AI算力打通,实现算力共享,为当地高校、科研机构提供充沛的AI算力,促进AI应用发展。

  此外,该论坛设置以“AI精准赋能,助力‘双碳’战略”和“打造可信AI新未来”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探讨在智能经济背景下,如何利用AI技术降本增效、转型提升,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用可信AI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图景。

(责任编辑:欧云海)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友情链接: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拥抱人工智能 算力或成新型城市公共资源“新宠”

2021-09-28 07:03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江 耘 吴纯新

  “我们更希望将人工智能等全球领先的技术转化为云上的各类服务,让AI(人工智能)算力像水电一样,成为新型城市公共资源,供企业便捷使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不必重复‘造轮子’。”9月27日,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表主题演讲。

  当天,“人工智能:打造智能经济新优势”分论坛在乌镇举办,邀请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政府领导、知名学者、企业高管、国际组织代表等嘉宾,分享观点,交流经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众多行业领域的应用更加普及深入,不断催生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智能经济形态日渐清晰。

  据介绍,过去十年(2010—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达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74.7%。从数据来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成为有力武器,在医学诊断和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智慧医疗是健康中国战略发展重要推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表示,智慧医疗是数智科技赋能的最优化大健康生态体系,这个健康照护体系将现代数字科技手段集成应用,并深度融合健康医疗实践,最终实现覆盖全人群、全流程、全维度的全域照护。

  董家鸿认为,我国智慧医疗蓬勃发展,已经孕育出了智慧医疗生态体系雏形。

  欧盟驻华使团通信网络内容与技术处处长百家文从“投资、协调、信任”三个方向介绍欧盟人工智能支持和监管的举措,“欧盟计划通过自己的研究与数字应用项目,每年向人工智能领域投资10亿欧元。”

  “华为始终在做一件事,即如何让人工智能从象牙塔走出来,去适配各种场景。”张平安说,华为通过人工智能全栈、芯片层、算力适配层的三层框架,构筑人工智能的根技术和基础设施。

  张平安介绍,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平台创新之一。在武汉,通过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打造算力云联盟,将武汉人工智能中心算力与华为云上AI算力打通,实现算力共享,为当地高校、科研机构提供充沛的AI算力,促进AI应用发展。

  此外,该论坛设置以“AI精准赋能,助力‘双碳’战略”和“打造可信AI新未来”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探讨在智能经济背景下,如何利用AI技术降本增效、转型提升,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用可信AI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图景。

(责任编辑:欧云海)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