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秋蚊猛如虎 需谨防乙脑

2021-09-16 13:42 来源:长沙晚报

  9月,秋蚊子异常活跃。如果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很可能会患上流行性乙型脑炎。15日,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做好防蚊灭蚊措施,特别是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接种乙脑疫苗。

  都说“秋蚊子猛如虎”,这是因为蚊子的活跃程度主要和温度、湿度有关。秋季,气候变得舒适,加上雨水增多,给蚊子的生长、繁殖营造了更有利的环境。长沙市疾控中心蚊密度监测数据显示:每年的6月和9月是蚊密度的高峰期,蚊子不仅骚扰、叮咬人,还会传播乙脑等多种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经蚊虫媒介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为20%至50%,病愈者可留有后遗症,此病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2岁至6岁高发。

  乙脑可防可控可治,全程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及时带适龄儿童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属于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免疫程序为8月龄、2岁各接种1剂。

  预防乙脑还应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比如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蚊虫驱避剂。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杨皓斌

(责任编辑:支艳蓉)

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友情链接: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秋蚊猛如虎 需谨防乙脑

2021-09-16 13:42 来源:长沙晚报

  9月,秋蚊子异常活跃。如果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很可能会患上流行性乙型脑炎。15日,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做好防蚊灭蚊措施,特别是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接种乙脑疫苗。

  都说“秋蚊子猛如虎”,这是因为蚊子的活跃程度主要和温度、湿度有关。秋季,气候变得舒适,加上雨水增多,给蚊子的生长、繁殖营造了更有利的环境。长沙市疾控中心蚊密度监测数据显示:每年的6月和9月是蚊密度的高峰期,蚊子不仅骚扰、叮咬人,还会传播乙脑等多种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经蚊虫媒介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为20%至50%,病愈者可留有后遗症,此病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2岁至6岁高发。

  乙脑可防可控可治,全程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及时带适龄儿童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属于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免疫程序为8月龄、2岁各接种1剂。

  预防乙脑还应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比如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蚊虫驱避剂。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杨皓斌

(责任编辑:支艳蓉)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