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造中国自己的智造机器人

2021-07-30 16:08 来源:长沙晚报

  编者按

  建设科创高地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长沙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明确,实施科技人才领跑行动,到2023年,认定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60个以上,引进省外(含国境外)科技创新团队30个以上,支持培育杰出青年科技人才60名以上,选派农业、工业特派员200名。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一批为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他们潜心科研,攻关核心技术;他们胸怀祖国,志存高远,以赤子之心遨游创新蓝海。今日起,长沙市科技局联合长沙晚报推出“创新先锋”栏目,展现长沙科技创新人才的风采,为“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凝聚合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陈楚楚

  人物名片

  杨漾,1979年出生,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市优秀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国内,他首次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民爆行业,将工业机器人引入铸造行业,完成亚洲最大一条铸造行业自动化生产线。

  15年前,杨漾在中科大博士毕业前夕去听一场科技讲座,因为专家一句“年轻人最应该从事的行业就是机器人行业”,毅然投身工业机器人领域,离开北京来到长沙,成为长泰机器人公司的一员。

  此后,杨漾带领团队不断深耕,成功完成企业混改,原来隶属中轻集团的长泰机器人公司,转身成为省属国企中南智能。如今,中南智能已成为一家以机器人为核心、工业互联网为平台、超精激光核心装备为主攻方向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

  “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迎来黄金时代,我想用我的努力告诉世界,机器人不只有外国人才能做好,中国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智造机器人!”杨漾和团队攻克的多项技术打破了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

  主攻铸造机器人技术,创造多个行业第一

  “我父母从事的是冶金装备行业,我从小跟装备打交道,看到装备就亲切。”杨漾说,正因此,他从小就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体验到了工人们在高温、多粉尘环境下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杨漾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研发铸造机器人。为给铁路运输提速,2008年铁道部要求,货车基础件制造须由自动化设备来完成。当时中国没有生产高端铸件的装备,只能从国外购买,价格不菲。

  “如果能运用机器人生产线,成本将大大降低。但铁路铸件生产环境多粉尘,原有的机器人视觉无法识别,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杨漾回忆说,为了攻克技术难点,他和科研团队加班加点,半年后终于研发出超声加激光视觉识别技术,不但识别精度提高,而且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工业机器人运用在轨道交通铸件行业领域。此后,利用该技术的生产线还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只是杨漾创新之路的开始。“铸造是制造业的基础,要成为制造强国,铸造技术必须不断突破。”杨漾带领团队将目光瞄准了铸造清理机器人。

  “在铸造系列机器人的研发中,清理机器人是最难的。它考验的不仅仅是视觉技术的应用,还考验机器人的速度和对轨迹的判断,以及机器人的适应性等。”杨漾介绍。

  通过持续改进视觉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杨漾和团队研发的清理机器人最终实现了国产替代,并领跑行业。依托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杨漾团队创造了行业多个第一,实现了40个首台套,开发了110个应用场景,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运用在中国制造上

  现在,中南智能每年交付30条左右的高端铸造生产线,运用在吉利汽车、东风汽车、北京汽车、一汽铸造、海尔、海螺水泥等头部企业。

  记者曾多次到访中南智能研发车间,湖南第一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长沙一号”、智能制造生产线、高端三轴激光振镜……诸多高精尖产品交相辉映。其中,高端三轴激光振镜是湖南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经过几年攻关,首批“三轴激光振镜”样机已部分装在机器人身上,今年可完成产品中试,明年实现批量试生产及进口替代。

  谈到高端三轴激光振镜,杨漾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我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2019年,我去全球激光创新中心慕尼黑‘取经’,与德国的一个企业研发老总交流时,最开始谈各种话题都不来神。直到后来聊到长泰机器人公司才打开话匣子。因为他知道长泰围绕铸造铸件基础原材料行业做了很多应用和突破,而这些又是他们以前没想过的。”他告诉记者。

  《诗经·淇奥》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用来形容高雅君子文采好、有修养的诗句,在杨漾读来别有含义。“它讲的其实也是铸造工艺。在中国,锻造和铸造工艺有着几千年历史,我们现在用科技创新的方式,让这一工艺获得新生。”杨漾意味深长地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和团队要做的,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运用在中国制造上,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对话

  记者: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是怎样的?

  杨漾: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朝阳行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工艺变革的速度会加剧。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未来中南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不是去替代人,而是人机协作更强、应用领域更广,有着更好的适应性。目前,机器人多是采用六关节结构,很难跟人完全协作,做成纯人形动作又会很慢,因此,在我个人看来,未来机器人从外形到功能都会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支艳蓉)

友情链接:

造中国自己的智造机器人

2021-07-30 16:08 来源:长沙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