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
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厦门科特派“带土移植” 让东部创新资源在西部“绽放”

2020-05-21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福建省亚植所副所长、厦门市科技特派员管齐扬在临夏州紫斑牡丹生产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受访者供图

  “厦门市将科技特派员制度延伸到对口帮扶地区,探索东西部扶贫科技协作发展新路径,通过带土移植’厦门优质的创新资源,聚焦甘肃省临夏州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让科技之花在临夏大地上绽放。”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方舒玫

  “我终于还清了债务,脱贫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枹罕镇王坪村中庄社村民李尕雄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原来,在厦门市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她种植的紫斑牡丹吸引了大量游客,她还办起了农家院,年收入增加到3万元。几年前,她公公因病去世,留下了十多万元债务,压得她一家人喘不过气来。

  像李尕雄一样,腰包渐渐鼓起来的贫困户在甘肃省临夏州还有很多,这离不开对口扶贫城市——厦门市的产业扶贫。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时刻,厦门市将科技特派员制度延伸到对口帮扶地区,探索东西部扶贫科技协作发展新路径,通过‘带土移植’厦门优质的创新资源,聚焦临夏州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将当地紫斑牡丹、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培育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富民产业,实现皮胎果、鲜百合、牡丹等产业新增产值近亿元,让科技之花在临夏大地上绽放。”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欣慰地说。

  “铁杆庄稼”开创脱贫“芳香”产业

  在厦门岛北部的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亚植所)塑料大棚中,空地上密密麻麻摆放着300盆紫斑牡丹灌木盆栽,现场养护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修剪着残叶。这些产自临夏州的紫斑牡丹,近期缘何来到东南沿海地区“做客”?

  “这批紫斑牡丹由我们负责帮助临夏企业维护、提供场地,下一步将在东南沿海销售。”该所副所长、厦门市科技特派员管齐扬解释说。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曾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但目前没有机场、铁路,下辖的8个县市中仅有一半通了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2010年,国务院确定了厦门市与临夏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

  虽然临夏州欠发达,但自然条件优越,其盛产的紫斑牡丹更是享誉世界,素有“中原牡丹为国色,紫斑牡丹为天香”之称。同时,紫斑牡丹浑身是宝,根皮能入药,花蕊、花瓣、叶芽都可以做茶,还是很好的木本油料作物。此外,紫斑牡丹还被誉为“铁杆庄稼”,能在北方半干旱高海拔的贫瘠山岭、荒地上生长,其在生长过程中不换茬,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种植效益高、脱贫致富短平快等特点。

  “临夏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临夏做什么”,这是厦门科技系统一直在思考以及推动扶贫工作的落脚点,“如果能通过技术研发,提高紫斑牡丹附加值,将特色农业产业化,就能有效地带动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开创脱贫致富的幸福事业。”孔曙光说。

  从2017年起,厦门市科技局先后选派60多人次科技特派员前往临夏,精准遴选25个科技计划项目,拨付专项资金250万元,由省亚植所的21名科特派分别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项目由临夏州农科院安排2—3名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究攻关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科技扶贫新模式。

  高颜值产品让钱袋子鼓起来

  在临夏州、厦门市的商店中,一系列由紫斑牡丹开发而成的润肤油、面膜、防晒霜等护肤品吸引着顾客的目光,这些商品都来自临夏市河州紫斑牡丹综合开发产业集团公司与厦临公司合作成立的厦临佳美紫斑牡丹有限公司。

  紫斑牡丹虽然在我国西北有着悠久的种植史,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种植,导致开花少、籽产量低。同时,产业链单一,仅以观赏花卉为主要商品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多年前,河州紫斑牡丹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由于单一生产紫斑牡丹籽油,导致市场开拓受到一定的限制。2017年,管齐扬带着科特派团队来到这里,开始了紫斑牡丹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为该企业带来了转机。

  “经过3年的努力,团队解决了配方难题,先后成功研制了牡丹籽油防晒乳、牡丹籽润肤护肤油、牡丹靓肌面膜等系列化妆品,目前这些产品已走向了市场。”省亚植所、厦门市科技特派员常强博士说。

  不仅如此,该科特派团队还以河州紫斑牡丹公司为科研基地,将牡丹花的香气成功窨制在白茶上,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紫斑牡丹茶,将其打造成西部地区的高端茶叶;按照系列、综合、深度开发的思路,研制出牡丹花精油纯露、牡丹永生花、牡丹花酒、牡丹花粉等。

  紫斑牡丹的附加值提升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厦门市科技特派员团队推动下,河州紫斑牡丹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等方式,动员引导贫困户参与牡丹产业发展。

  2017年,因病致贫的临夏市枹罕镇王坪村尕庄社村民张居儿,成为河州紫斑牡丹公司招收的首个牡丹管护员。在这里,他和老伴学到了技术,赚到了工资,儿子安心在外打工,一家四口都找到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实现了脱贫摘帽。

  据管齐扬介绍,3年来,该团队还不断通过开展规范化栽培、制定牡丹籽油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等,推进牡丹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新增产值1520万元,帮助紫斑牡丹种植户增收200多万元。

  持续培育对口帮扶地区造血能力

  脱贫后,靠什么巩固脱贫成果?在临夏州,缺乏知识和技术,是很多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同时,这里还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弱、先进仪器设备短缺等问题,延缓了脱贫的步伐。为此,2019年,厦门市科技局联合临夏州科技局、临夏州农科院,建成国内首创的两地三方共建的“厦门—临夏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填补了该州科技创新主体试验平台的空白,并从省亚植所新选派20名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科技特派员入驻。

  有了科技创新的阵地,厦门市科技局还采取“借用”和发动“捐赠”的形式,为研发中心输送了价值400万元的设备。其中,气相色谱联用、液相质谱联用等,均为检测紫斑牡丹花精油、牡丹花瓣茶、牡丹籽油成分的必需设备。同时,通过科技特派员手把手现场操作、远程视频,请临夏专技人员来厦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当地农技人员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培训。

  “通过‘双向选派’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当地农技人员转变理念、提升实操技能,实现了从输血到持续造血的转变。”厦门市科技局社会科技处处长许长水表示,目前,厦门—临夏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将先进仪器设备应用于全州的牡丹、马铃薯、牛羊肉等产业,加速了农牧产业链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升了服务全州扶贫脱贫的能力。

  同时,该局将推动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临夏原材料产业基地、厦门特色农业人才临夏实训基地等,持续培育临夏科技扶贫的造血能力。

  当前,临夏特色脱贫产业已初具雏形。除了紫斑牡丹,食用菌、藜麦、花椒、艾草、淫羊藿、皮胎果、食用百合等独特农业资源,也都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钱袋子,仅单皮胎果深加工一项,便新增产值1680万元。2019年全州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2.4元,比2016年增加1832元,增长32%。

(责任编辑:王蔚)

热点推荐

从“会育种”到“慧育种”:数字化赋能中国培育农作物良种

从“会育种”到“慧育种”:数字化赋能中国培育农作物良种

正值育种季,海南以其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吸引越来...

我国成功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

我国成功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 数量保持全球第一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 数量保持全球第一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拥有自主完整核工业产业链的国...

当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当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2024年度的“西南偏南”多元创新大会和艺术节8日至...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蓄势待发”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蓄势待发”

建立交易场所80余家,2023年发布政策文件超40份—...

智慧农业让河北春耕跑出“加速度”

智慧农业让河北春耕跑出“加速度”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燕赵大地机声隆隆,农民们抢...

我国重型车辆液氢储供技术取得突破

我国重型车辆液氢储供技术取得突破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