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
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总书记给老科学家的这封回信沉甸甸

2020-04-27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4月23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当年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回信,情意拳拳、催人振奋。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50年后,孙家栋、王希季等11位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重大决策。在那艰苦岁月的伟大征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是20世纪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所指出的那样,老一辈航天人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回顾以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历经千辛万苦,用坚定执着的信念与情怀,抒写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史诗篇章。今天我们重温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从中不难感悟,“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与中华民族智慧的相融相合,正是新时代炎黄子孙屹立民族之林的灵魂所在。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理性思维,它以坚持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为手段,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同时也随着科学实践而不断丰富、升华和传播。科学精神不等同于具体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也正因如此,凸显出包括科学家精神在内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实质的内在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验,无不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

  科学精神诞生于科学领域,但不局限于科学领域,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精神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从这个角度,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可谓点睛点题。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越是在这个时候,以科技强国为底色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弘扬愈发重要而紧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科学精神是现代科技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理性思维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全民族创新自信,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发展、凝聚和升华“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精神,使之成为支撑我国伟大复兴的民族之魂。

(责任编辑:王蔚)

热点推荐

博鳌亚洲论坛:畅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喜与忧

博鳌亚洲论坛:畅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喜与忧

人工智能何时将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将...

中国移动计划建设全球最大规模5G-A商用网络

中国移动计划建设全球最大规模5G-A商用网络

“5G正加速向5G-A演进。”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

“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爪哇海沟深潜任务

“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爪哇海沟深潜任务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3月28...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的“投影”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的“投影”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率领...

北京新增3500P算力供给人工智能大模型

北京新增3500P算力供给人工智能大模型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2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揭牌,...

新报告:中国5G连接数将在2024年底达10亿

新报告:中国5G连接数将在2024年底达10亿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26日发布报告说,到2...

长六改火箭完成2024首飞 拉开高密度发射大幕

长六改火箭完成2024首飞 拉开高密度发射大幕

3月27日清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