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
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解“破袋”难,如何在“可降解”上做文章

2020-01-23 07:52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黄海华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将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将得到推广。

  随着新版“限塑令”发布,垃圾分类何时湿垃圾可以不“破袋”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上海率先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成效明显,不过市民对于投放湿垃圾的“破袋”一直颇有微词。为何不能推广可降解垃圾袋呢?记者采访了一些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破解之道。

  降解速度达不到要求

  去年7月,上海推行垃圾分类之初,市绿化市容局有关专家就曾解释,“破袋”之所以必要,是出于垃圾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考虑,一旦塑料混入湿垃圾,进入末端处置环节,将严重影响相关设施的处置效率和效果。

  这与上海处理湿垃圾的末端手段息息相关。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邰俊介绍,我国的厨余垃圾等约占50%-60%的垃圾量,这类湿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必须堆放5至7天,排出总量20%-25%的水分,热值才能达到最合适的燃烧条件。对于湿垃圾的处理,可用菌种快速降解,再把残留的少量废渣进行焚烧,或通过好氧生物处理变成肥料或调理剂,但目前更推荐的是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来发电。

  通过产生沼气发电,这对塑料袋的可降解性要求非常高,需在数天内完全降解。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可以实现完全降解又不危害环境的垃圾袋,在微生物环境下至少需要60天到90天。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垃圾袋如果没有一定强度,很容易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垃圾袋有了一定强度,破袋难度就加大,且其生物分解速度也不易达到要求。”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说,由于湿垃圾成分不同,国外对于湿垃圾的处理一般是干燥后焚烧或掩埋,这对于垃圾袋的可降解性要求就没那么高。根据国标要求,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指在堆肥条件下6个月降解90%以上,而国内普遍缺少这种工业堆肥条件。

  朱锦课题组几年前就研发出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可完全降解又不危害环境,并实现产业化。“要在短短数天完全降解,垃圾袋的成本将是一个大问题,价格会更高。”朱锦说,这会是后期产业化的一个瓶颈。课题组正抓紧研发短时间可降解的垃圾袋。“现在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希望通过简单搅拌就能使其变成碎片,不影响末端处理。”

  源头处理设备价格不菲

  能否再换个思路,把湿垃圾的处理末端前置?

  无需破袋,只将垃圾袋的二维码在“垃圾箱”上轻轻一扫,就可开门直接投放。记者日前在复旦大学南区教工食堂外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垃圾箱,这里几乎闻不到什么异味。这台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由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采用高温复合菌生物降解技术,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残留固体10%以下,这意味着100千克的湿垃圾被“吃”进去,只“吐”出10千克的有机肥,不仅降低运输费用,残留的有机物还可回收用于土壤修复。目前,该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已先行在浙江和江苏等地无故障试点5年。

  “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可降解塑料垃圾袋,原材料来源于玉米等植物,从本质上是与粮食争资源,本身并不环保,成本也不低。”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立荣说,为了解“破袋”之难,去年12月,他们团队在纤维复合制造的纸袋上,研发了生物降解材料的涂覆层合工艺技术,既解决垃圾袋的防水功能又实现快速完全降解,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这一复合垃圾袋主要配合他们的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使用,可实现24小时快速降解。若单独使用,则需大约一周时间实现完全降解。此外,他们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研制指纹码追溯技术,给每个垃圾袋打印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身份信息,让垃圾分类的质量可控制、全流程可追溯。

  “我们已接到几十个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的订单,主要来自上海一些大型企业和机关食堂,预计春节后在金山某居民区试点。”上海国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雷坦言,相比普通的垃圾箱,该湿垃圾源头处理设备成本高许多,一台可日处理500千克湿垃圾的设备约需50万元。由谁来买单,将成为推广的最大瓶颈。

(责任编辑:欧云海)

热点推荐

重磅发布!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来了

重磅发布!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来了

在25日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一系列...

“北脑二号”填补我国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空白

“北脑二号”填补我国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空白

颅内植入一片牵着柔软细丝的小小薄膜,绑住双手的...

2024年宇航领域十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

2024年宇航领域十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

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4月24日在湖北武汉开幕。在大会...

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30多个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30多个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建造中国空间站,开展长期有人参与、大规模的空间...

我国科学家利用离场电催化技术实现硫化氢全分解

我国科学家利用离场电催化技术实现硫化氢全分解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

我国拟立法促进原子能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拟立法促进原子能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原子能事业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原子能法...

医学前沿有哪些“中国进展”?最新盘点来了

医学前沿有哪些“中国进展”?最新盘点来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