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
记者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目标锁定区域性国际科创中心 昆明破解创新发展堵点、痛点

2020-01-09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赵汉斌

  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王家桥片区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春城昆明,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昆明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与冶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及传统产业中,不少技术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产业技术发展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

  然而,多年来昆明也存在诸多不足。经济基础不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高,GDP规模和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对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创新投入单一化的问题仍很突出。

  岁末年初,随着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昆明信息及芯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相继落地,预示着昆明将支持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突破一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在真正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发力。

  科创中心支撑 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新年前夕,一场充满“国际范”的区域性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在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项目亮相昆明。基于雷达系统的地面变形监测系统、非入户式居民用电负荷智能辨识终端和卓印新型胶印水路系统3个项目得分最高,获技术突破奖。赛后,来自国内及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相互进行对接,搭起了国内企业与海外创新团队资源对接的桥梁。

  “建设立足昆明、服务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四个中心’的核心支撑之一。” 昆明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可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昆明市以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相关机制和运作模式,率先启动科创“三个中心”建设。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他们将以培育和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力图在关键核心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作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昆明市科技局最为光荣又极具挑战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方向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来全面安排和部署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邹可说。

  围绕八大优势产业 “双核驱动”建设科创中心

  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建材、化工、装备制造、建筑、文化旅游、商贸、石油炼化及配套,是昆明传统的八大优势产业。据了解,已经着手的昆明科创中心建设将围绕产业优势,以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圆心,服务和辐射“一带一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搭建产品研发和生产“双核驱动”的产业闭环创新平台。

  其中,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结合昆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医药资源综合利用、医疗健康服务等实际需求,通过重点支持干细胞技术应用研究、生物医药、新疫苗、再生医学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基因检测技术、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以及重大疾病、地方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等研究。科学布局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各个突破领域,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打造“中国健康之城”、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提供支撑,推动细胞治疗产品规范化临床应用研究。此外,这个中心还重点支持以重要药食兼用资源为对象,开展资源的生物炼制、生物转化、生物发酵等生物制造技术及高效制备工艺开发,促进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

  谈到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邹可介绍,将重点支持产业发展的产业链延伸需求,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为主,支持发展特色花卉、蔬菜、中药材、高原土著鱼类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绿色食品产地初加工与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

  而昆明信息及芯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则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稀贵金属、硅锗等芯片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应用,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和大学到昆建立研发平台、技术转移中心,打造信息及芯片产业研发平台。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区和开发区为载体,做好5G通信技术、3D打印技术、云硅智能科技小镇、紫光芯云产业园、华为产业园等项目的科技支撑服务,通过科技创新链拉长产业链。“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向着世界一流信息及芯片产业研发中心目标迈进,将昆明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硅谷’。”邹可说。

  以问题为导向 优化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要素

  昆明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偏低、地方级财政科技拨款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2.18%左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一直是昆明之痛。邹可坦言,要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就必须优化创新机制,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解决由谁来创新的问题;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解决创新动力哪里来的问题;构建创新成果交易体系,解决成果如何转化的问题。同时,还需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保障创新行动与成果。

  为此,昆明市针对抑制科技创新和阻断创新链的问题,列出政策突破点、提出政策措施和改革创新举措,突破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产业化。重点解决好全市科技资源和政策碎片化问题,进一步统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打通昆明市创新发展的“痛点”和“堵点”。结合昆明科创中心建设的实际,探索建立实体化运作的中心理事会决策制度,负责项目、资金、人才的专项申报、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最大限度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和人才资本的创新动力,推进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理念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

  为大力培育发展创新主体,昆明市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同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稳增长和“树标提质”计划,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对首次认定或连续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不同数额的奖补。

  目前,昆明市正以打造“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为契机,充分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服务(昆明)中心”的作用,积极推进昆明和其他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建立科技交流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以昆明“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主要平台的高科技交易市场体系。促进科研成果与投资基金、科技企业之间进行洽谈、沟通、交易,推动创新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度提升、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占云南省的68.2%。在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2327.37亿元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335.3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57.37%。全市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及入驻科技型企业3075家,实现营业总收入213.52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责任编辑:王蔚)

热点推荐

博鳌亚洲论坛:畅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喜与忧

博鳌亚洲论坛:畅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喜与忧

人工智能何时将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将...

中国移动计划建设全球最大规模5G-A商用网络

中国移动计划建设全球最大规模5G-A商用网络

“5G正加速向5G-A演进。”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

“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爪哇海沟深潜任务

“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爪哇海沟深潜任务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3月28...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的“投影”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的“投影”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率领...

北京新增3500P算力供给人工智能大模型

北京新增3500P算力供给人工智能大模型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2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揭牌,...

新报告:中国5G连接数将在2024年底达10亿

新报告:中国5G连接数将在2024年底达10亿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26日发布报告说,到2...

长六改火箭完成2024首飞 拉开高密度发射大幕

长六改火箭完成2024首飞 拉开高密度发射大幕

3月27日清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

友情链接: